4水环境监测(上).pptx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水质污染与监测;第一节 水质污染与监测;水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把水体当做完整的生态系统或综合自然体来看待,其中包括水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 ;区分水质与水体的概念十分重要。水质主要指水相的质量。通过水体的物理(色度、悬浮物等)、化学(有机和无机物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征及组成状况,反映了水体环境自然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 水体则包含有除水相以外的固相物质,内容广泛得多。例如重金属元素污染物可从水相转移到固相底泥中,水相中重金属含量较低,而底泥受到重金属污染。从水体范畴已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水资源供应不足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引起的水资源分布不均 水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目前世界各国每年所消耗的淡水约2088km3,连同可以循环使用的水,总量约为3300km3/a,约占全球全年总径流量的90%,其余10%的淡水流到海洋中。因而从全球角度来看水资源是丰富的。 但是,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农生产的迅速发展,人类对水量的需求日益增多;而水资源的利用和水量分布极不平均,可用的水源和人口分布不成比例关系。 与此同时,人类利用水资源时,又使未经处理的废水和废物排入水体造成人为的水质污染。 ;A. 有限的水资源; B.水的厄运 ;过渡灌溉和不可持续的农业 灌溉并不总是好事,可能的负面影响:土地盐碱化;沙漠化;表层土寝室;水资源短缺 咸海:世界第四大湖 阿姆河、锡尔河 机械化农业→体积减少80% 毒盐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中国水资源紧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按1998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2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 121位。 水土资源的区域分布条件不相匹配——南方片 北方片 内陆河片 生态环境用水问题突出 黄河、永定河泥沙???道 西北内陆地区河流 生态脆弱 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 ;中国的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七大水系: 长江(年径流量:9513亿立方米) 黄河(年径流量:661亿立方米) 松花江(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 辽河(年径流量:148亿立方米) 珠江(年径流量:3338亿立方米) 海河(年径流量:228亿立方米) 淮河(年径流量:622亿立方米) ;按人均拥有水量计,我国仅有2200m3/人,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称为自净。自净能力决定着水体的环境容量(洁净水体所能承载的最大污染物量。 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作为水体污染。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一)水质污染分类 化学型污染——由酸碱、有机和无机污染造成的污染; 物理型污染——色度、浊度、悬浮固体、热污染、放射性; 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 分类 ; 物 理 类污染 ;日本水俣病事件 ;(四)富营养化 ;贫营养湖泊与富营养湖泊特征比较 ;武汉东湖富营养化评价标准 ;中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把水分为五类。 一类水质: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二类水质: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三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四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五类水质: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超过五类水质标准的水体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 具体指标多达四十多项,且各个国家和地区会有一些差异。一些常见指标的分析后续内容详细介绍。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全国地表水746个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7.7%,劣Ⅴ类水质比例为23.1%。;七大水系水质 Ⅰ~Ⅲ类断面比例为55.0%,劣Ⅴ类为20.8%;与上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