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阳极氧化检验标准.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铝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文件名称 铝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生效日期 页 码 1 of 5 使用状态 文件编号 版 本 A / 0 审 核 拟 定 1、目的 确保本公司铝阳极氧化产品品质符合客户要求。 2、范围 适应于铝阳极氧化产品进料入库检验。 3、抽样标准 MIL-STD-105E 单次Ⅱ级正常检验: CR=0 ;MA=1.0 ;MI=2.5 。 4、检验环境 目视检测条件为: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 300-600lx 的近似自然光下(如 40W 日光灯、距离 500mm 处),相距为 过 600-650mm ,观测时间为 10 秒,且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 45-90 度进行正常检验。 5、引用标准 5.1 、GB/T 2828.1-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及抽样表; 5.2 、GB/T 8013.1-2007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一部分:阳极氧化膜; 5.3 、GB/T 8013.2-2007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二部分:阳极氧化复合膜; 5.4 、GB/T 8013.3-2007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三部分:有机聚合物喷涂膜; 5.5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5.6 、GB/T 7000.1-2007 灯具 第一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6、定义 6.1 、A 级表面:在安装状态下,距离离使用者最近、且第一眼便能看见的产品表面。 6.2 、B 级表面:在安装状态下,使用者变动方位或调节相关部件后就可看见,但距离离使用者比较远的产品表面。 6.3 、C 级表面:在安装状态下,使用者必须大幅度地移头部,或者拆动可换性配件才能看到的产品表面。 6.4 、D 级表面:在安装状态下,顾客根本看不见的产品表面。 6.5 、正视:指检查者站立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 45-90 度而进行的观察(如图 1)。 光源 光源 45-90 ° 45-90 ° 被检查表面 被检查表面 6.6 、拉丝:是一种砂带磨削加工,通过砂带对金属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去除金属表面缺陷,并形成具有一定粗糙度、 纹路均匀的装饰表面。 6.7 、基材花斑: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或者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 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6.8、氧化前划痕: 指氧化之前因操作不当、 或对明显缺陷进行粗打磨等人为造成的基体材料上的划伤或局部磨擦痕迹, 一般呈细线型。 6.9 、浅划痕:膜层表面划伤,但未伤至底层(即底层未暴露) ;对其它无膜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 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6.10、深划痕:表面膜层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 ;对无膜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 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铝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文件名称 铝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页 码 2 of 5 版 本 A / 0 6.11、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6.12、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整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6.13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6.14 、烧伤:拉丝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6.15 、水印:电镀或氧化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

文档评论(0)

hechaofei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