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示儿》教学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第 第 PAGE #页共7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 校: 年 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 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 1 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 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I 《示儿》教学反思 一、 创设情境,充实体验 针对这样的一首古诗,学生的体验也只是停留在诗句“但悲不见就州同”中的“悲”, 根据词语手册与书本上的注释,能够体会的就是诗人陆游因见不到国家统一的那份遗憾与 自己不能参与抗金复国的悲哀。学生作为个体经验不丰富的,情感却极其敏锐的一个群体, 让他们在学习时,走进文本,走进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情境中,往往比枯燥的、生硬的反 复朗读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如在上述片段中:当学生有了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悲哀” 的心情,我就选取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补充材料。在过渡引 导后,学生能根据当时的背景,诗文的内容,了解陆游当时还有“悲痛”、“悲愤”之情。 如此一来,学生对句子“但悲不见就州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 弓I导朗读,巩固体验 感情朗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弓I导学生进入角色:如上述片段中的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陆游对儿子的最后遗嘱“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的是一个爱国诗人的最后一段话,对儿子 的千叮万嘱,让学生朗读时犹如自己就是诗人,怕儿子忘记自己的话,所以一遍又一遍的反 复吟诵;感情朗读,还借助一定的朗读设计。在本案中,我适当的改变了诗句的原有句式, 采用了排比的句式“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一一州一一同”“ 王师被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一一乃一一翁!”,这样的朗读,不但有新意,而且对文本也 更有加深,甚至还增强了学生朗读时的气势,效果下来不错。 三、展开想象,丰富体验 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凭借语言文字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过程,而这都需要 学生丰富的想象。儿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时期。古诗的内容虽然短小,但是情感却不亚 于抒情散文。古诗的教学,忌讳的是过多的教师语言,死板的用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本 课中,一开始我就运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一幅陆游晚年的,苍老的肖像,为整堂课选好基调: 悲。 而在上片段中,为学生呈现的两幅截然不同的诗文画面,(两首诗都是学生所没有学过 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想象诗人所看到的画面。在上述片段一中,我问学生:“你能看到陆 游所看到的画面吗? ”有的学生说:“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听到哭泣、呼 喊着宋王朝的名字”;有的学生说: “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这些百姓在喊叫着。”……丰富的想象,唤起了学生内心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诗人心情的 理解。 《示儿》教学反思 《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 诗中的“味儿”。 一、 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教师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陆游生活的时代政 治动荡,金人南侵,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导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诗人 陆游无比悲愤。直至他临终时,已经 85岁高龄了,但“北定中原”、“还我河山”的爱国主 义思想情感仍有增无减。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北伐的胜利和祖国的统一,对光复中原,洗 雪国耻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念。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 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 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 再读诗文,琢磨首句,体会诗人的“悲凉”心情。 指导学生再读诗文后,琢磨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表明作者即将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 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 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朗读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 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 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

文档评论(0)

150****29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