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 年我们仨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这个暑假,我读了杨绛的《我们仨》、《洗澡》等一些著作。有
一些感触,写在那里,是一种总结,也算是一种回顾。亲爱的读者,
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 2021 年我们仨读书心得体会范文,请笑纳!
2021 年我们仨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1
“世界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玻璃脆”书中如是说,那么他们仨
从女儿钱瑗出生到死去这六十年,一直饱有的这份亲情还算坚牢吧,
按一辈子的长度来计算的话。钱锺书和杨绛堪称夫妻模范,钱对杨的
那番 “遇见她之前没想过结婚,娶了她不后悔,再也不想其他人”深
情,真是 soul、mate 啊。
以上为昨日晚上所写,写不下去,今天中午继续。
其实我最佩服最喜欢的是他们那种对名利淡然的心态,在他们心
里只有自己钟爱的文学和自己珍惜的家庭。钱说: “有名气就是多些
不相知的人。他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这是多么高尚的
境界啊。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又岂能达到这境界呢,别人是天才,
是精英,不求闻达可已闻达,我们呢,庸碌小辈,拼命挣扎。换句话
说,他已经获得了就不在乎, (当然也有可能在他没获得之前也不在乎
),我们连获得这份殊荣的门都看不到。
我想起浮夸的歌词,想起里面那个小人物的用大动作来博人们关
注,怕被遗忘就用浮夸的表演来放大自己,未尝成功就用十倍的苦心
去做突出的那个。特别是在北京这个地方,特别是在 20 岁这个年纪,
脑袋里的幻想,心胸的壮志,被现实中的默默无闻强烈的压抑着。这
种感觉你知道吧,好不甘心,觉得自己明明应该活在光芒之下,享受
别人的膜拜,前程似锦,指点江山,可是,真的有一千万个可是。所
以真的会那样去做——其实怕被忘记,才放大来演吧。
或许年轻人本该就迷茫的吧。在你 20 岁这个年纪,你凭什么去拥
有别人打拼十年二十年换来的成绩,你凭什么众星拱月做人群中的核
心,你凭什么要求别人给你机会要求别人认可你。这个你指的是我,
相比去冲去闯,我似乎更多在自怨自艾。恨自己对自己狠不下心来。
第 1 页
说回他们仨,都是书虫,我觉得做书虫书痴是件很酷的事情,嗜
书如命,很棒的夸赞。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读书,是什么样的心
态,至于我自己,我挺享受看书的,说的肉麻点,看书的时候我觉得
那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在驱动我,在获取知识之后的那种满足感又奇妙
无比,我看的书越多我会发现我要看的书越多,发觉自己看的书是那
么的少,世界是那么广袤,恨不得将全世界的好书都看完。很多人将
读书的动机归为能增长见识和智慧云云的,我觉得不然,那只是结果
,我的动机就是我喜欢读书,我喜欢处于那种状态,就像喜欢打球喜
欢旅行喜欢逛街什么之类的正常爱好一样,而获得智慧知识那只是结
果,顺其自然的结果,不必去强求的结果。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
能一直读下去。
再扯两句家庭,前两天妈妈给我微信说爸爸又叽里呱啦了,要我
去搞定老爸,我就给爸爸发了条短信,其实内容不过于别生气,一家
人,要珍惜,我爱你。但是我是带有感情去发的,我相信爸爸也能收
到,我很感恩,我生在这个家庭里,我的父母姐姐很爱我,我也很爱
他们,他们很少去透露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爱,那么就让我负起这个责
任,告诉其他三个人, “我们四”是相亲相爱打死不离的家人,珍惜
这世情缘。写到这里,我似乎对《我们仨》又多了点感想在心头。
说是读后感,基本没牵涉到他们仨什事,只是借题发挥下,我又
不是文化工作者,懒得去管这么多,不知道还要写什么,所以就不写
了,望下次写的好点,望长写长有。
2021 年我们仨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2
有幸读到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书很短,不敢说感触深刻,
可其中的脉脉温情,却也引人思躇良久。
先生的《我们仨》,早在一年前就已拜读,再次翻开书页细细品
读,仍是欢喜不已。《我们仨》一书,是在先生 92 岁时,先后失去女
儿和丈夫后所著。书里遍布着温暖的小趣味,从柴米油盐一餐一饭,
到字里行间书信往来,无不透露着生活的智慧。字里行间流露出哀而
不伤、深厚而诚挚的感情,让人十分触动。
先生在书里详细描绘了她和丈夫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家庭故事
,印象很深的一个片段便是钱钟书从远方回到上海,已经两岁的小钱
瑗不识得自己的爸爸,想赶走爸爸。钱钟书调侃女儿道: “是我先认
第 2 页
识你妈妈,还是你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