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
word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
word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
第一篇:应用题专题知识框架体系
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和-差)较小数,和较小数较大数
方法②:(和差)较大数,和较大数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
(二) 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倍数(较小数)
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 和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 和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
二、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大规律:
1.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2.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年龄都是增加相等的量.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直线两端植树: 棵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棵数);
株距全长(棵数);
直线一端植树: 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 棵数段数全长株距;株距全长(棵数);
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
棵数总距离棵距;
总距离棵数棵距;
棵距总距离棵数.
四、方阵问题
在方阵问题中,横的排叫做行,竖的排叫做列,如果行数和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就是所谓的“方阵”。
方阵的基本特点是:
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每层总数就少.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每层总数的关系:
? 每层总数每边人(或物)数; 每边人(或物)数=每层总数.? ③实心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五、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
六、盈亏问题
按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发生不能均分的情况.如果有物品剩余就叫盈,如果物品不够就叫亏,这就是盈亏问题的含义.
一般地,一批物品分给一定数量的人,第一种分配方法有多余的物品(盈),第二种分配方法则不足(亏),当两种分配方法相差个物品时,那就有:
盈数亏数人数,
这是关于盈亏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关系式.
解盈亏问题的窍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概括: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解盈亏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什么情况下会盈,盈多少?什么情况下“亏”,“亏”多少?找到盈亏的根源和几次盈亏结果不同的原因.
另外在解题后,应进行验算.
七、假设问题
鸡兔同笼,这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重点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假设法,并会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一些实际问题中.
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鸡数=(每只兔子脚数×鸡兔总数-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兔数=鸡兔总数-鸡数
当然,也可以先假设全是鸡,那么就有:
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鸡数=鸡兔总数-兔数
八、牛吃草问题
(一)牛吃草的由来
在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所著的《普通算术》一书中有一道非常有名的关于牛在牧场上吃草的题目:“12头牛4周吃牧草格尔(格尔:牧场面积单位),同样的牧草,21头牛9周吃10格尔.问24格尔牧草,多少头牛吃18周吃完?”后来人们就把这类题目称为“牛顿问题”,也称为“牛吃草”问题.
(二)牛吃草的解题步骤
同一片牧场中的“牛吃草”问题,一般的解法可总结为:
⑴设定1头牛1天吃草量为“1”;
⑵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牛的头数较多天数对应牛的头数较少天数)(较多天数较少天数);
⑶原来的草量对应牛的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⑷吃的天数原来的草量(牛的头数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