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分析+答题卡.pdf

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分析+答题卡.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 届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郦波教授的新著《五百年来王阳明》对王阳明其人其思的解说,行文虽有 “亲民”之浅白,内里却不乏“明明德”之深刻,因其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两个 终极问题:完人之问和心学之问,两者作为核心主题统摄全书,使读者带着问 题深入王阳明的人生变迁和思想发展,并以此为镜,观照自身。而这两个问 题,不仅指向了王阳明,也指向了儒学两千年的根本:内圣与外王、修身与平 天下、克明俊德与协和万邦的融贯。它不是要营造“无牵累的个人”的“小确 幸”,而是要让人在时代中、在家国天下里反省自己的内心。。 完人之问的核心,或可在书中所载王阳明与乔宇的对话中管窥。乔宇本人 正如王阳明一般,爱好广泛,才学不凡。但后者却为他下了断语:“世人多 巧,心茫茫然”。这不由让人想起论语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艺。”——艺不可或缺,但道是根本的统摄。这甚至可与西方哲学中的源头主 题“知识即美德”相互参照印证——知识指向终极的理念,“意见”所涉则是 纷繁的事物。王阳明给乔宇三个字:专、精、正;若能由诸艺之专精着手,或 可升华为正道;这大约正是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是王阳明早年格竹而不得 之后的大彻大悟,也与西哲所思并无二致:超越“意见”之上,才可窥见普遍 性的理念。 当然,对于阳明心学而言,“知”并非全部,知行合一才是成就完人的根 本。郦波教授此书引人入胜之处,正在于将王阳明之德、言融于剿匪戡乱等不 凡事功之中,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全书反复提及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词,大 约就是“事上练”。中国传统里对知行关系的讨论,至此可谓大成。有意思的 是,自苏格拉底之后,西哲也分为两派,一派偏重纯粹的哲思,另一派则注重 在公共事务的参与中实践对美德的认知——以反省内心之《沉思录》流传于世 的斯多亚学派哲学家、罗马皇帝奥略留,大概就是西方“事上练”的最佳代 表。 客观而言,郦波教授在“心学之问”上的展开,似不如“完人之问”那样 详尽丰富。因为这所涉及的,已经远远不是阳明心学本身,而是其背后两千年 的儒学传统,在面临两千年未有之变局时因何无力这一百年来争论不休的主 题。作为一本介绍王阳明其人其说的通俗读物,郦波教授此作的价值,或许并 不在于系统、缜密地作出解答,而在于为读者开启了两条思路。其一是中日行 为之对照。其二是中西思想之对比。此书虽以阳明心学为主题,其中两处涉及 西学的文字却尤为让人印象深刻。 《五百年来王阳明》,虽立足历史,却以“完人之问”和“心学之问”这 两个终极问题指向当下、指向未来。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王阳明的智慧,大 约并不不只会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上,也会与四海先哲的思想,共栖于世 界,与天壤而同久。 (摘编自《光明日报》 2017 年 11 月 14 日 16 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不只是要营造“无牵累的个人”的“小确幸”,而 且是要让人在时代中,在家国天下里反省自己的内心。 B.“若能由诸艺之专精着手,或可升华为正道”,是王阳明早年格竹之后的大 彻大悟,是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 C.郦波教授在心学之间上的展开,已超越阴明心学本身,而指向其背后儒学传 统在面临两千年未有之变局时因何无力的争论的主题。 D.《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将王阳明之德、言融于剿匪戡乱等不凡事功之中, 娓娓道来 , 反复强调了“事上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分析论述了王阳明的完人之问和心学之问,并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完人之 问的“知”与“行”两个方面。 B.文章在阐述“完人之间”与“心学之问”时,都指出其与西哲所思有可相参 照比较之处。 C.文章对于郦波教授在“心学之问”上的展开似不如“完人之问”那样详尽丰 富这一情况,指出此作的价值 , 或许并不在于系统、缜密地作出解答 , 而在于为 读者开启了两条思路。 D.文章认为《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立足历史,以“完人之问”和“心学之 问”这两个终极问题指向当下、指向未来,揭示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