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核心突破课件:第四章 现代文阅读 第二节 社会科学文阅读(共58张PPT).ppt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核心突破课件:第四章 现代文阅读 第二节 社会科学文阅读(共58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考点阐释 高考对社科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 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考古学、人类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评论等学科文章。 所谓“一般”,就是说试卷上的社科文不会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术语和理论,还是适合考生的阅读水平和解题能力的。 ;二、考纲要求解说 科技说明文之所以长期以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那是因为它承载着传播新科技、新知识、新文化的任务。普通高中的高考,从2001年起就弃用科技文改考社科文,而广东省高职类高考却是二者交替进行,不能不说是缺乏创新。社科文与科技文相比,二者都具有“传播”功能,更重要的是社科文人文色彩浓厚、语文元素丰富,能充分体现科学性、人文性的结合,且语言大多通俗易懂,阅读理解难度有所降低,应该作为高职类高考命题的首选。 1999年以前是科技文一统天下,2000年出现了一篇说明“文本”的社科文,2002年是一篇说明“注意”这种心理现象的社科文,2003年是一篇更靠近社科文的说明文。2004年的《太阳耀斑》、2005年的《“空中的死神”——酸雨》都是科技说明文。2007年的《“利己”与“利他”》为典型的论说文,2008年为一篇自然科学类文本,2009年的《向居维叶先生道歉》可以认为是一篇社科文,3道选择题,2道考文意理解,1道涉及鉴赏,全逆选。2010年的《勺子现象与瞎子点灯》也是3道选择题,2道考文意理解,1道涉及鉴赏。2011年的《温暖的蓝光》选文文体模糊,介乎自然科学文和社会科学文之间,既科普又传记人物,2014年的《鼓楼》为社会科学文,3道选择题,3道考文意理解,全逆选,考查方式稳定。;三、高考样题及解题简析;【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和原文信息不符,锁定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话。原文只说“鼓楼是全村的政治、文化中心”,并没有说“军事中心”。 考生错选C项是因为把鼓楼的“击鼓报信”功能理解成“军事中心”。鼓楼只是侗族人商议重要事务的场所而不是抵御外敌的场所。考生回答此类筛选整合类题目时,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仔细推敲,找出和文意不符合的一项。;【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不符合文意,原文第三段“从鼓楼的功能和本地区侗族的历史、文化上看,它和佛教并没有关系”, 而鼓楼外形应该也是包括在鼓楼的历史、文化之内的。考生并不应该钻牛角尖,认为外形与文化、历史不是一个概念。B项,“只以动物或植物的原生形象”表述错误,原文第三段“还有的是根据原型用石料、木料创作出新的艺术形象”,所以不只是原生形态,还有创作出的新的艺术形象。D项,不符合文意,文章是说“有的四方形鼓楼中央只用一根圆木柱子”,而选项说的是“四方形鼓楼都只用一根圆木做结构上的支撑”。;【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不符合文意。由第四段可见,三江县高定村有七座鼓楼,因此选项中“每个村落只有一座”是错误的。考生容易从鼓楼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出发,认为每个村落只有一座鼓楼。其实,鼓楼不光从村落角度划分,还有从姓氏角度的划分。高定村有六座代表六个姓氏的鼓楼。再加上一座代表全村人的鼓楼,因此高定村有七座鼓楼。;【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不是考查对“注意”这个名词的解释,而是考查通过阅读,考生准确掌握了哪些关于“注意”的知识。这道题有一定的迷惑性,A对应的原文是“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前一个分句不构成障碍,后一分句却需要考生判断是不是一种心理状态。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心理活动应该是一种心理状态,所以A错误。;【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辨识能力。解题时就要把选项中的信息与原文进行比较,以辨清真伪。原文并没有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较谁更重要的直接内容,此点就足以证明D不妥。如果细读文章,就会发现更多的文字在谈论有意注意,诸如这是人类才具有的心理状态,如果缺失就会出现注意障碍等等,所以可以断定D错误。;【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的句子的筛选和理解能力。原文列举刘勰的实验和骑单车同时观看和谈话的例子,说明可以分配注意力。随后又补充说明分配注意力受到条件的限制。但是在C却抹杀了条件,无限夸大为“注意可以分配为同一时间任意做几件事”,这就错得离谱了。;【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解题方法也是把选项表述的信息与原文进行比较辨析,审其有无。D猛一看与原文表述吻合,问题出在用“注意”这个大概念去偷换“有意注意”这个小概念,多动症儿童和痴呆老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