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源期刊网
不能忘却的铁西工业记忆
作者:王雁雯
来源:《人生十六七》 2019 年第 01 期
【编者按】
铁西区素有 “共和国工业长子 ”和 “共和国装备部 ”的美誉。一个世纪以来,铁西区的历史承
载了新中国成立前被侵略和掠夺的痛苦,新中国成立后为共和国奉献的辉煌和荣耀,转型后的
震荡与迷茫,振兴后的重生与巨变。 “工业 ”无疑是最难忘的记忆,已深深镌刻于铁西的血脉。
工业文化,也已经成为铁西引以为豪的内涵品质。从画龙点睛的街边工业雕塑,到恢弘巨制的
中国工业博物馆;从见证老铁西人生活的工人村生活馆,到彰显新铁西人时尚潮流的 1905 文
龙源期刊网
化创意产业园;从国际工业摄影展的成功承办,到工业游线路的好评如潮 …… 工业文化,已然
成为铁西的魂,铁西的根,铁西独特的滋养,铁西独领风骚的名片。
在加速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过程中,铁西区把传承工业文化作为一项责任和使命纳入
振兴发展战略,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工业文化建设画卷。废弃电炉盖创意成了休闲座椅,三
通管摇身变成果皮箱,焖火炉侧壁烧嘴竖立成红色的风笛,车床中心架成了轮船上的方向舵,
巨型螺栓无言坚守、默默守护着市民广场的人行道 …… 工业符号、工业文化的无声流淌,仿佛
一部默片电影,不需陈述,老工业基地往昔的峥嵘岁月翻倒在那温热的记忆里。
百年铁西,几经风雨浮沉;
走过历史,如今的她焕然一新。
企业搬走了,蓝天绿水重回铁西;
砖瓦房拆了,让幸福宜居不仅存梦里。
但同时,我们留下了对历史的尊重,
留下了对过去的传承,留下了铁西永不磨灭的精神;
让我们一起探寻,铁西不变的工业雕塑。
雕塑 “力量 ”
位置:建设大路铁西广场
这座雕塑对于很多沈阳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是铁西建大工业文化走廊雕塑中最大、最
高的一座。站在它的面前,瞬间感受到什么是高大与渺小。这座主题雕塑体现了浓重的工业色
彩,工业吊钩式的造型,整体重量 60 吨,雕塑最高点达 20 余米。
吊钩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线条粗犷,力拔千斤,预示着拉动铁西工业蓬勃发
展。同时,作为整个广场空间的视线聚焦点,雕塑展现了铁西老工业基地的工业记忆,唤起人
们对老铁西辉煌的记忆与感知。
雕塑 “晨曲暮歌 ”
位置:建设大路两洞桥的两侧
龙源期刊网
这两组由白钢喷彩色氟碳漆加工制作而成的雕塑,以剪影式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两组骑自
行车前行的产业工人形象。雕塑展现了昔日老工业区产业工人早晨上班时自行车流涌动的生动
画面; “暮歌 ”与 “晨曲 ”相呼应,记录了昔日老工业区产业工人上下班时的真实景象。
那时,铁西产业工人上下班的车流,是沈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行车大军在每个早晨和
傍晚,向相反的方向行进,伴随着的还有挂在车把上的铝饭盒互相碰撞的叮咚声,仿若一首壮
丽的交响曲。当年的那些产业工人,以铁西为家,在铁西耕耘,把生命中最有活力的时光留在
了铁西。岁月变迁,当初的自行车大军已经被滚滚汽车车流淹没,改变的是时代的风景,不变
的是那颗爱铁西的心。
雕塑 “速度 ”
位置:建设大路肇工街
“速度 ”以滚动的造型、动感的风速为设计主体,寓意工业既是人类历史中留下岁月痕迹的
纪念,又是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进取积极向前的动力源泉。站在雕塑 “速度 ”的面前,齿轮间的
咬合滚动仿佛在无声讲述着,铁西将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为未来注入更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雕塑 “持钎人 ”
位置:兴华街与北一路路口处
早在 1949 年 10 月 31 日,这个位置曾经炼成了新中国第一炉钢水。也是在这里,当年的
沈阳重型机器厂于 “一五 ”至 “六五 ”期间创造了 40 多项 “共和国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