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财政学;;购买性支出;第一章 财政概念与职能;;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2、信息不充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存在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外部正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
;如上游水库下游可以受益,是正的外部效应;造纸厂对河流造成污染,是负的外部效应.;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 ;(二)市场缺陷的表现
1、收入分配不公。市场分配是按要素分配,注重效率,必然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使收入分配失去公平。公平和效率是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旦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公,也就失去了效率。
;2、经济波动。自发的过度的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买方的过度竞争,会造成需求过旺,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卖方的过度竞争会造成价格大战,需求不足,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经济波动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
私人物品能分割开并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收益或成本。
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2、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准
公共物品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 排他性 竞争性
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人都可以从天气预报得到气象信息,等等。;有些公共物品虽然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他性,但有时排除成本太高,因而经济上不可行。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3、混合物品
(1)排他性 非竞争性
;例如,一座桥梁,在不过分拥挤的条件下,多出一辆车通行,并不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也就是增加一辆车通行并不增加边际成本,具有非竞争性;但要阻止车辆通行也是可能的,只要设置一个岗亭即可做到,所以又具有排他性。;(2)有些物品只具有:
1.不充分的非竞争性
2.不充分的非排他性;这种特征往往是由过分拥挤和外部效应两种不同情况引起的。
前一种情况还以桥梁为例,该桥梁通行的车辆已经接近或超过负荷能力,如若再增加通行车辆,则必须增加执勤人员来缓解通行的车流量。
后一种情况可以一座花园为例,一座花园,即使设置围墙,也不可能排除路人闻到花香并享受净化空气故好处。
;(二)公共需要
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
由政府代表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公共需要的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消费的非排他性;
(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4)满足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剩余产品部分。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3)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消费的非排他性)
(4)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交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
;三、政府的经济作用
;5、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
6、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
7、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二)政府实现经济职能的手段
;(三)政府机制的缺陷和干预失效
1、提供的经济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2、政治抉择失误,大到发展战略,小到投资项目。
3、滥用职权。
;;1)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2)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二节 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