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史料汇编系列:宗教改革 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VIP

世界近代史史料汇编系列:宗教改革 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下》史料汇编课件系列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01 酝酿 02 遗产 03 过程 一、宗教改革的酝酿 一、宗教改革的酝酿—经济根源 自15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纺织,冶金、机器制造等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劳动进一步分工,小手工生产逐渐为较大的手工工场所取代,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因素;一些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农村中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经济要求扩大同世界各地的贸易,中国火药、罗盘的传入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在航海方面的成就给欧洲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引起了欧洲商业革命,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致富的良机,加速了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制度的解体。 ——摘编自唐逸:《基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十一章 一、宗教改革的酝酿—政治因素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各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一个强大的政府作为自己对外贸易竞争时的坚强后盾,因此,他们激烈地反对封建割据,尽力支持统一的王权政府。15世纪下半叶,除德国和意大利外,欧洲各国相继建立了君主专制的政府。当时,教会在欧洲拥有大量土地,是封建势力的主要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矛头就必然指向教会,王权的加强势必削弱教权。 另一方面,教会内部争权夺利,教权分裂,神职人中腐化,早已使教会威信扫地,从14世纪起,罗马教廷实际上已沦为法国的附庸。欧洲各国陆续摆脱教廷控制之后,教廷收入锐减,而教皇的挥霍却有增无减。为维持教廷的庞大开支,教皇只好用各种手段来加重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削弱与掠夺。 ——摘编自唐逸:《基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十一章 一、宗教改革的酝酿—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只局限于意大利,16世纪时,它还将种种新事物传播到了北欧。促成这一传播的因素有两个:一个因素是受雇于北方诸君主的意大利外交官和将领,另一因素是加快了图书的发行和思想的交流的印刷机。由于识字现象在北欧比在欧洲的南部和东部地区更普遍,所以印刷业在北欧尤其有影响。大批的印刷品激起了公众对政治和宗教问题的极大热情,从而大大地促成了宗教改革和随后的宗教和王朝战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0章 从15世纪中叶起,人文主义开始在德国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首先向教会发难,他们抨击教会的伪善,揭露神职人中的腐化。1503年,著名的人文主义这伊拉斯谟写成了《基督的战士手册》,强调信徒个人内心的信仰,反对崇拜圣物和圣徒。1516年,他又发表了《愚人颂》,对上层僧侣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尽管人文主义者们大多数只希望教会进行正度与改革,并没有否定教会和教皇的动机,但他们对教廷的深刻揭露和抨击,严重地打击了教廷的威信,为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作了思想准备。 15、16世纪,印刷术革新,活铅字版的应用促进了《圣经》的普及。1455年,德国活字版印刷术创始人谷腾堡用活铅字排印了第一部拉丁文《四十二行圣经》。1516年,伊拉斯谟编印了第一本希腊文活字版《圣经·新约全书》,并作了注释,深受信徒欢迎,于是,欧洲各国翻译和出版《圣经》之风大盛。《圣经》的普及,打破了教会对《圣经》的垄断,从而也动摇了教皇的绝对权威。 ——摘编自唐逸:《基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十一章 一、宗教改革的酝酿—教皇的奶牛 德国的工业在整个欧洲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也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仍然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农业不如英国和尼德兰,工业不如意大利和英国,海外贸易也遭到荷兰和英国的排挤。阻碍德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德国封建割据的政治局面,这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分散性。到16世纪初,德国仍有七大选侯、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还有数以千计独立的帝国骑士,皇帝的势力因与教会斗争而削弱,无力控制众诸侯。众诸侯在自己的领土内各自为政。关卡林立,币制繁杂,彼此间时而结盟,时而对垒。这种割据的政治局面,对内无法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对外不能外本国贸易提供有力的保护,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全国的经济发展。因而当欧洲大部分国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府,尽力抵制罗马教廷的横征暴敛后,教廷便把经济损失转嫁到四分五裂的德国身上,他们利用德国当时政治分裂无力自卫,只有宗教热情而缺乏民族意识等机会,对德国进行掠夺。据统计,16世纪初,每年从德国流入教廷的财富达30万金币,而帝国税收却只有1.4万金币,德国成了“教皇的奶牛”。 二、宗教改革的过程 二、宗教改革的过程—为什么是德国 宗教改革之所以首先爆发于德国,是由于德国存在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15 世纪末和 16 世纪初,德国经济有了显著的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