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路行来一路歌之甘南风情(1)
甘南藏族自治州被亿万游人冠以“九色香巴拉”之美誉,也是我一直向往的神秘之地,今年夏天总算如愿。但甘南州地缘宽阔胜景众多底蕴深厚,不是我一个暑假就能游得完的,也不是一次短暂的旅行就能欣赏够的。这次暑期的甘南之行,不过是以213国道为轴线,就近游览了几个景区而已,可就这几个景区,也令人心悦激荡,逍逸无限。
一直觉得藏民族很神秘,藏人那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更是令人向往,所以这次甘南行,除了领略“香巴拉”的美丽以外,还想真切的去体验一下藏族同胞的基本生活方式和一般的民风民俗,于是出发前,我们就意向确定了要在夏河县的藏家宿住一天,吃藏家饭、干牧民活,和藏人亲密接触亲切交流。
还算顺利,由兰州出发,第一站到达甘南夏河车站后,便顺利的联系到一藏族农家乐(实为藏人农家客栈),而且女店主江毛草的老公,是夏河县政府的一名公职人员,其儿子是兰州某在校大学生,这样的家庭人员结构,为我们与藏民之间的沟通和了解,省去了不少的障碍和忌讳,因为公职人员毕竟受工作和环境的影响较大,即或是我们一不小心触犯到不该触犯的藏民俗之事,也容易得到彼此的谅解,何况还有一个暑假在家的潮派大学生呢。
店主江毛草是个体面、温婉而热情的女人,进到她家,便又是接包又是倒茶,又是虚寒又是问暖,虽然汉语说得不是很流畅,但一应招呼无微不至。完了后,带我们查看每间客房,征询我们是否要住?到这时,我们已没有另外选择的必要了,因为藏家客栈的房内布置和被褥床套等,与汉民族的家庭一样的干净、整洁,包括主人的卧室也是一样的整洁,而且房费只有普通酒店的三分之一价,何乐而不为呢?所不同是,藏家墙饰上多了些如几何图案的彩色装裱,这些装裱凸显着藏人的佛教信仰和藏俗文化,这也是区别于汉人家庭最明显的标志。
我们各自选择好房间放下背包后,征询江毛草,晚上能否为我们提供一餐付费的藏人家常饭?江毛草满口答应,并问我们想吃什么样的家常饭。
我们都不知道藏家人一般吃什么样的饭菜,于是我说:“按你们平常的饮食准备吧,只是不要少了糌粑和酥油茶这两样就行。”
江说:“那好办,吃糌粑也少不了酥油茶,其它还需要些什么?”
我们此时不想在吃什么样的藏家饮食上浪费时间,和众多游人一样,“停下车轮就看景”的心理催促着,于是告诉店家煮点稀饭就好,便租车前往拟定的达宗湖。
距县城不足20公里的达宗湖,是高山森林中的一个很小的湖泊,面积不足百亩。由于湖畔是野花遍地的草滩,草滩向外扩展,便是以松柏为主的茂密森林和怪石峋的崖体,草滩、森林和怪石相拥,让这座高原湖泊显得尤为小家碧玉,令人珍爱、令人陶醉。若把达宗湖比作一幅画,那么这幅画的最佳挂处,应当是餐厅或是书房。挂在餐厅,能让人食欲大增,若挂在书房,则让人思想活跃。
最令人不舍的是达宗湖前沿草滩中的土拔鼠,学名叫草原犬鼠。土拔鼠长约40厘米,短尾,不怯生不咬人,温顺如猫乖巧如兔,毛色灰棕蓬软。见到游人不但不躲藏,反而还撵着游人要吃食。当我们拿出随身的干粮引诱时,几只土拔鼠便聚到我们身边,在手掌上舔舐食物。模样实在温顺乖巧,把弄皮毛也不躲避,若不给食了,便穷追不舍。到我们都没有吃食可给了,摊开两手告饶时,几只壮硕的大鼠才引颈发几声喊,“怼怼”,随后,一群土拔鼠才一顾三盼地离开我们。
事后据当地人讲,土拔鼠可以亲近,但不宜亲密接触,小心染上疟疾。听了这话,让我们几天都心惴不安,好在后来我们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看来,对不了解的东西,还是不要接触的好,虽然那些土拔鼠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但必要的防范还是必要的。
返回夏河,已是黄昏时分,按照行程安排,当天得游览距夏河县城1公里处的拉卜楞寺,这是夏河之行最主要的观光点。
闻名遐迩的藏传佛教圣地拉卜楞寺,位于大夏河西岸,紧邻夏河县城西南。来到拉卜楞寺外桥头处,落日已被寺院背后的山坳吞去了半边脸,半轮落日的光辉,仅给拉卜楞寺几处高塔的塔顶留下一抹橘红色的阳光,饰金的塔顶在晚霞的照射下泛出光芒,暗影中的寺群便显得有些神秘了,甚至有些迷幻。藏文饰面的木质油彩经筒,沿寺院围墙廊道一溜排开肃然而立,并不时地受戴于信教者们的抚摸和转动,于是,“叽咕叽咕”的经筒声从廊道中传来,那声音似朝觐者的叩首,又似转经人心灵的祷告。
几名身着藏服手持念珠的中年女人,远远地便面对寺院目视廊道匍匐于地,磕下一个又一个等身长头,待磕到经筒面前时,方肃立整冠进入廊道,按顺时针方向徐缓地挨个转动经筒。
从她们那专注的神情和虔诚的叩拜中可以看出,拉卜楞寺定然是她们心所向往的一方圣寺。
金光、暗影、叩拜和呦呦的经筒声让人肃然,我们不由得也放轻了脚步慢慢地跟随着,像她们一样虔诚而缓慢的去抚摸、去转动那肃立的一只只经筒。
拉卜楞寺的转经筒长廊,实在是太长了,环绕整个寺院外围一周,绵延8公里,共一千七百多只经筒。据说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长廊,转完一圈,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