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知识技能储备。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储备了不少有关两极的知识。(如:第二章:南北极点及相应纬度,南极洲的位置、轮廓、大小,北冰洋的位置、轮廓、大小;第三章:南北极人口密度小,因纽特人是黄种人;第四章: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南北两极降水少,南北寒带的范围与极昼极夜现象,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陆地吸热散热比海洋快,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形成,冰原带、苔原带的分布及特征)
本学期已经学习了四个大洲和四个国家的区域地理,学生积累了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经验和方法。这些原有知识与经验将成为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石。
(2)认知特点。初一学生大都13、14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教师应在课堂中多实施赏识教育;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要设置生动的学习情景,安排丰富的课堂活动,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的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教师要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课堂目标
1、目标定位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授课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目标关注了学生差异。
2、目标告知清楚:学习前对学生将目标告知清楚,表述明确具体,有针对性。让学生真正明确本节课具体要求和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适切、有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呈现合理。
2、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恰当;教学任务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素养
1、教态自然大方,态度温和,师生交流顺畅,上课规范,应变自如;课堂驾驭能力较强,学生课堂秩序活而不乱
教学过程
1、师生双方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运行、和谐自然,能够凸显信息技术的优势。
2、反映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探索,所采用教学方法、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匹配协调,有效促进了重难点突破。
3、教学流程清晰、容量适当、环节高效;能够灵活、恰当地实施教学;对学生的表现和生成问题反馈及时,评价恰当;知识拓展合理。
教学效果
1、教师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展示了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效促进学生发展,高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难点。
2、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感悟,达成三维目标。
一、??????? 背景分析:
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 教材内容分析
“极地地区” 是世界地理分区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也是《世界地理》的最后一章。教材从三个方面,重点以“南极洲”为案例,结合图示、图片、阅读材料、课堂活动对该地区进行了概括性阐述。其中第一个方面“冰雪覆盖的地区”向我们介绍了该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后两个方面“科学考察的宝地”与“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则阐述了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原因。教材这样安排既符合知识的层次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南极洲和北极地区测试题
1.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B.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C.特有的鸟类是企鹅 D.每年的7月到9月是暖季
2.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
A.北美洲 B.亚洲 C.欧洲 D.南极洲
3.下列大洲,所跨时区最多的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南极洲 D.北美洲4.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 ) A.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西伯利亚地区5.下列动物中,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是( ) A.企鹅 B.北极熊 C.大象 D.东北虎6.南、北极中心地区的气候类型都是( ) A.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 B.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C.高原气候 D.冰原气候7.近年来,全世界都十分关注“臭氧空洞”发生在下列哪一区域(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青藏高原上空 D.巴西高原上空
8.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
A.2 070千米 B.2 270千米 C.2 570千米 D.2 670千米
9.与中山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