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浙江省岱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论语选读》必考十课预测演练.docxVIP

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浙江省岱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论语选读》必考十课预测演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版: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感(处世观) [核心思想]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着精神 和献身精神.孔子一生坚持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不管多少艰难险阻,甚至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 还是尽自己的力量坚持到底?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孔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和社会担当情怀的体现。古往今来,这种精神曾激励过中华民族无数的仁人志士,如杜甫、苏轼、 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儒道之一一入世与避世 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忧然(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 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 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我们应该学习孔 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对孔子四处奔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力量而执着追求的行为进行了讽 剌。认为过去的理想巳不能实现,当着眼以后,退而修身,保持自身的御行。他的歌词里既包含有 对孔子的敬仰之意,又含有对孔子的惋惜之情。而长沮、桀溺从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来否定孔子的 这种做法,觉得他的主张难以拯救社会现实,但并不否定孔子的这种精神。孔子十分看重这些不愿 在乱世中做“中流砥柱”的隐士,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很想和他们交流.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叽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口: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己知之矣。” (《论语?微子》) (1)荷某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而? 答: (2)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你更认I司谁? 为什么? 答: 阅读下而两段文字,完成后而的题目。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就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 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城也。……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 性命之情而己矣。(《庄子》) 孔子与庄子的人生态度是不一样的,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概括。 孑L子: 庄子: 针对文中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构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论语-宪问》)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程颐《周易程氏传》) 君子当困穷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当推致其命,以遂其志。知命之当然 也,则穷塞祸患不以动其心,行吾义而己。苟不知命,则恐惧于险雄,陨荻于穷厄,所守亡矣,安 能遂其为善之志乎? (程颐《周易程氏传》) [注]晨门:掌晨启门.盖贤人隐于抱关者也。出自朱熹《论语集注》。 你认为晨门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是在嘲弄还是在赞美孔子?说说你的理由。 儒家和道家对待“命”的态度有何异同?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H,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 乙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H1居》) (1)甲文中,子路所说的长幼之节”和“君臣之义”分别指什么? (2)同样身处乱世,子路认为“不仕无义”,陶渊明却将出仕视为??误落尘网中二你如何理解并 评价这两种人生观? 阅读下而两则文字,完成1-2题 材料一:齐人归女乐气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论语》) 材料二: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风兮!风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己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论语》) 注:①女乐,女子歌舞队。②季恒子,鲁国上卿° 1-材料二中孔子下车想要和接舆说话?接舆为什么“趋而辟之” ? 答: _ _ 2.孔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而材料一中.孔子选择逃避,即离开鲁国。两者有否矛盾,请 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 一 — 阅读下而两段文

文档评论(0)

墨臻网络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6027046000022
认证主体苏州墨臻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20506MA26CPT98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