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docVIP

《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PAGE / NUMPAGES 《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短文,达成 5~7 题。 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 “忧患意识”说,是徐复观于上世纪 50 年月提出来的。他以为中国忧患的文化,令人 们得以相互抚慰,相互尊敬,以消弭暴戾杀伐之气于祥和之中。徐复观说, “忧患”是要以 己力打破困难而还没有打破时的心理状态, 乃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 也 即是精神上开始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 只有自己担当起问题的责任时, 才有忧患意识。 这类 忧患意识, 实质是蕴蓄着一种坚毅的意志和奋斗的精神。 所谓忧患意识, 作为中国知识分子 的一种文化潜意识,给中国思想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乐感文化”说,是上世纪 80 年月提出来的。中国文化指引着中国人过一种充满心里 喜乐的生活, 而这类生活就是一种“乐感”的生命存在方式。 这样的一种存在方式不单使我 们的生命充满喜乐,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感恩和乐观豪迈, 并且揭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层精 神:乐感文化。这类文化精神重申人的主体性存在,并给予人参加天地之化育的本体地位, 进而培养了中国人发奋图强、 乐观踊跃的精神状态。 乐感文化表现了以人的现世性为本, 而 与西方传统重申的“绝对”“超验”精神相对峙。 乐感文化是一种文化心理构造, 是全民族 的集体无心识, 那么,它不是“欢喜”或“快乐”意识, 它是无心识, 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 心态。 孔子有自己的终生之忧和终生之乐。 他的快乐,是精神的欢乐。他的忧愁,是社会民风 不好,人们不去修德讲学, 悔过迁善。 孔子倡导追求人生涵养的境界, 神往暮春三月与青年、 幼童同乐, 在湖光山色中旅行, 边游边谈边唱,表达了儒家在踊跃入世的情怀中, 也有潇洒 自在的意趣。孟子重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先举了舜、傅说等六位人物的例子, 说明身世低微,经历困难困苦,遭到过劫难、挫折的人,反而有柔韧性,忧患激励他们奋斗 有为,磨难成为人生的可贵财产, 使他们有了新的成就。 一个人, 错误常常发生, 才能更正; 情意困苦, 思虑堵塞,才能有所激发而创建。 一个国家, 若是国内没有拥有法度的大臣和足 以辅弼的士子, 外国没有相与抗衡的邻国和外祸的忧惧, 常常会被消亡。不论是个人, 仍是 国家、民族,忧患使之生计发展,安适享福使之委靡死亡。要奋斗图强,不要安于现状,不 思进步。 儒家忧乐观中有三点尤其重要, 值得我们记取并创建发挥。 第一是:安不忘危。孟子“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不时警惕、责备子弟们的生活过于安适、豪侈,以为这不利于家族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可见,不论是对于国家,仍是对于家庭与个人,都应安不忘危。这是一种理性精神,一种在安与危、存与亡、治与乱、得与丧中,处顺境而不忘窘境袭来的自 觉。其次是:忧乐圆融。孔子所忧的不是财货势力的不足,而是社会上有的人“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那么,忧患意识就是仁心或善性的某种自觉。 《诗》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未临而如临,未履而如履,这才是忧患意识。真实临深履薄了,需要的就不是忧患意 识,而恰巧是其对峙面——无所畏惧,乐以忘忧了。忧患的本体其实不在忧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峙面,在安乐者之中了。一旦安于所安,乐于所乐,真实的忧患就开始了,邻近了。第三是:乐天知命。子畏于匡,处变不惊;颜回穷居陋巷,安贫乐道。这是儒家的达观心态的显现。乐天知命, 恰巧是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应当有的心态。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因主客 观各样条件的限制,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望无际, 所以要有各样思想准备, 调整好意态,经得刮风雨、 崎岖,也经得起安适的考验。 作为个人, 忧而不失其乐, 不忘其乐, 苦中作乐,乐而不忘其忧,乐中有忧,处顺境不盲目自傲,喜悦忘形,居功自恃,处窘境要有信念,坚毅坚卓,看到光明。 总之,我们应以家国天下的情怀,发奋图强,厚德载物,踊跃乐观地生活与工作,安不忘危,忧乐圆融,乐天知命。 5.以下相关“忧患意识”和“乐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徐复观以为“忧患”是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 。 B.忧患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潜意识, 蕴蓄着一种坚毅的意志和奋斗的精神。 C.“乐感文化”是上世纪 80 年月提出来的,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层精神。 D.乐感文化是一种文化心理构造,是全民族的集体快乐、日用而不知的心态。 6.以下相关孔孟的忧乐观的表述及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孔子的快乐是精神的欢乐,所忧的是社会上有的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B.孟子举舜、傅说等人物的例子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看法。 C.孟子以为忧患激励舜、傅说等人奋斗有为,磨难使他们有了

文档评论(0)

159****28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