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房宫赋》的立意与拟效
唐人杜牧以诗闻名,赋创作仅三篇,其中《阿房宫赋》以短制发议论,气格遒劲,在赋史上独标一帜,为世所重,评为名篇佳构。然近代赋史对杜牧这篇赋的态度却看法轩轾,或对其只字不提(如铃木虎雄《赋史大要》),或对之评价甚高(如马积高《赋史》),究其因应在对赋之“体”的认知,这其中也包括《阿房宫赋》的立意与拟效。
该赋分为两大段:前段写阿房宫的兴建与焚毁,寄兴衰之理;后段发抒议论,寓伤古哀今之情。关于赋的主旨,作者《上知己文章启》自谓“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其为有针对性的“警世”之作,已被论者认同。所以我们读杜牧诗如“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感到的是轻佻倩巧,而读其赋,则如《唐书》本传所载“刚直有气节”,“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这也切合他本人在《上李中丞书》自称“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得失”,靡不毕究,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而在历代评论中,对这篇赋的评价,更关注的是“体”,这又呈现于两端:
一是唐人试赋,尤重“素学”,闱场赋与文人赋虽不同,但皆围绕制度而出现。祝尧《古赋辨体》卷七《唐体》“杜牧之”条:“牧之为举子时,崔郾试进士,东都吴武陵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才,敢献所益。因出《阿房宫赋》,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谓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谢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见还。牧果异等。”唐代闱场试赋以律体,然投卷观素学则不拘于体,而以立意警拔为佳,可知《阿房宫赋》实与科试有关。
二是赋出议论,与文赋体的关联。再看祝尧前书“阿房宫赋”条:“赋也。前半篇造句,犹是赋,后半篇议论俊发,醒人心目,自是一段好文字,賦之本体恐不如此。以至宋朝诸家之赋,大抵皆用此格。潘子真载曾南丰曰:‘牧之赋宏壮巨丽,驰骋上下,累数百言,至“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论盛衰之变判于此。然南丰亦只论其赋之文,而未及论其赋之体。”后续同类言说甚多,如戴纶喆《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辨体谓“杜牧之《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句,古赋变调”;徐文驹《松阴堂赋集序》谓“小杜之《阿房》,大苏之《赤壁》,则又有所为文赋者”;方象瑛《与徐武令论赋书》谓“《阿房》《赤壁》以记为赋,王、骆诸公以歌行为赋,虽才极横溢,揆之正体,必有未合”,皆着眼于“体”,以明唐宋所出现之文赋擅长议论的创作现象。
何以因议论而成文赋,宜从杜牧《阿房宫赋》的立意观其变体,这又需考察其对以往文本的拟效。论本事,杜赋是对汉史论秦政的拟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以咸阳人多,先王宫小,“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为建此宫,前后动用70余万刑徒,以致“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杜赋咏史,首本史籍,影写史事,故有针对现实的“过秦”而反对奢侈的立意。
因史事而述赋,杜赋拟效赋史,又可见立意中一大传统。清人孙奎《春晖园赋苑卮言》卷上记述:“或读《阿房宫赋》至‘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袖冷殿,风雨凄凄。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击节叹赏,以为形容广大如此,不知牧之此意,盖体魏卞兰《许昌宫赋》也。其词曰:‘其阴则望舒凉室,羲和温房;隆冬御,盛夏重裘。一宇之深邃,致寒暑于阴阳。非出乎此乎?”此就殿宇“广大”而言,然赋家夸饰其辞,重在个中讽意,就杜赋说,实传承汉赋中的“亡秦”教训。可以说,汉赋家的“建德”观,以及“大汉继周”的德教传统,多与惩秦亡教训相关。试观两则赋例: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不耀德以绥远兮,顾厚固而缮藩。身首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愆。(班彪《北征赋》)
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思专其侈,以莫己若。乃构阿房,起甘泉,结云阁,冠南山,征税尽,人力殚。……驱以就役,唯力是视。百姓弗能忍,是以息肩于大汉。(张衡《东京赋》)
对照杜赋开篇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形容,赋中对“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惩戒,与汉赋之戟指“强秦”并以“阿房”为例,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者是汉赋借以倡汉德以讽颂,杜赋戒唐侈以尊俭德。由此来看前引杜赋体效卞兰赋,仅得其数句,而未尽其全意,古人评点所限,亦当明辨。
前人尚有杜赋取效杨敬之赋之说,如刘克庄《后村诗话》云:“樊川《阿房宫赋》中间数语,特脱换杨敬之《华山赋》尔。”如《华山赋》中“小星奕奕,焚咸阳矣”句式极类杜赋之法,尤其该赋末段议论,取“圣人之抚天下”与秦皇、汉武迷信祀神对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