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后现代主义的温床.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后现代主义的温床 《艺术的第二次诞生》 后现代主义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 同西方对它的研究众说纷 纭一样,我国学界对它的介绍和评价也是众声喧哗, 或语多模棱, 或批判多于认 同,这使得一些艺术工作者更加感到迷离困惑,无所适从。我认为,后现代是人 类走向一体化、时代走向信息化、哲学走向本体化、思维走向综合化、美学走向 过程化、艺术走向多元化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虽然后现代的话语来自西方, 但作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潮,后现代已经成为广泛的国际性文化思潮。 伴着世界经济、 文化重心由北大西洋地区向环太平洋地区的转移, 研究 后现代最有发言权的地方恰恰是中国。 如果我们不是从西方德里达、 富科、拉康等见树不见林的 解构 结论出 发,而是从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存在出发, 寻找后现代对于艺术发展的积极意 义,也许会以独特的研究成果介入国际性对话, 将后现代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 度。时代性/东方性 后现代是后工业时代 ( 亦称信息时代 ) 一种全息性文明形态。 在传媒如此便捷的今 天,它对不同国家都有所波及、震荡与渗透,并不只限于西方。有人说,还处在 前工业向工业过渡阶段的中国与后现代毫不相干,这实在是一种误解。 一方面,从事物螺旋形发展的轨迹来看, 后既是前的延续又是前的反向 高层次回归, 彼之 后 与此之 前 会在新的条件下首尾相嘬不期而遇。 工业化与 西方化,后工业化与东方化,有着一定意义的邂逅与重叠。 一方面, 中国并非亦步亦趋地跟在西方后面爬行, 正如英国学者汤因比 所发现的, 中国人正在把传统的前工业化生活方式同最近在西欧化诸国中的工 业化生活方式联系起来,结合两者的长处,摸索一条避免其短处的中庸之道。 他进而指出, 如果要使被西欧所动荡的人类生活再度安定,进而要在人类社会 中把西欧的变动性稳定为非破坏性活动力的程度, 那这种变化的创始者必须在西 欧之外的世界去寻找。可以想象它可能在中国 出现。 工业时代是人的个体意识和个人价值高扬、 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 后工 业时代群体意识和人类价值定向再次成为共同关心的问题。 东方文化在后工业时 代将发生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著名学者季羡林预言: 21 世 纪将是东方文化的时代。 本体性/综合性 伴着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向信息社会的递嬗, 国际哲学主潮由认识论、 方法论向本体论转移, 思维方式也由以分析为基础的西方思维开始向以综合为基 础的东方思维转移。 三国演义 ) 开篇说广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世纪末,西方 有识之士发现, 与机械工业同步的分析哲学已经走到穷途末路, 信息时代的人类 文化要重获活力,必须向东方有机整体的综合哲学转移。 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相对论、统一场论、量子力学、混沌学的 诞生,核能由裂变到聚变获能方式的改变, 生物工程的发展……, 这一切都标志 着人类开始走出线性思维、 主客对立的斗争哲学的误区, 在一体化的高度向着自 然一人道的大本体大和谐回归。 后现代思潮试图打破古今东西的时空的界限、 艺术家与观众的界限、 理 性

文档评论(0)

斌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