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探究 一、传统村落的建筑文化价值 民居建筑是传统村落的核心部分。四川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在众多大大小小的传统村落中,居民房屋建筑格局大都秉承着穿斗木、斜坡顶、薄封檐的风格。村民们在修建民居时,既考虑因地制宜、出入方便,又兼顾大方美观、结实耐用。民居建筑往往就地取材,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普遍采用穿斗结构,具有抗地震作用;充分利用地形地势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部分村落建筑具有遮雨避日或抵御外敌等实用功能。如明清时期修建的犍为县罗城古镇,依据山顶地势而建,酷似“船型”,被誉为“老四川文化扛鼎之作”,是中国惟一以“船型街”为核心的古镇。整个古镇,呈现出“十二道闸门”“九街四巷”“五宫四庙”的格局。“船型街”的两侧,是木质结构的长排旧瓦屋,门栏窗格,雕工精美,罗城人管这排旧瓦屋叫“凉厅子”。街道两边的杂货铺、丝绸店、茶馆、酒楼、药房等老字号店铺鳞次栉比。闲暇之余,罗城人就在这不怕风吹日晒雨淋的“凉厅子”下,乘凉、喝茶、摆龙门阵、掏耳朵,远离俗世的烦恼,享受人间数不尽的清福。醇厚、质朴的民风民俗浸润着整个古镇。又如理县桃坪村,是一座将古碉楼与民居合二为一的传统羌寨。碉楼是整个寨子的标志性建筑,高数米到数十米不等,雄浑挺拔,屹立于阡陌交错的村寨中。碉楼建筑形式有四、六、八角,以土、石、麻筋、木料混合建构,宏伟坚固、精巧别致,集居住与防卫功能于一体,是古羌建筑文化艺术的典范。寨内地下水网星罗棋布,四通八达。水渠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形成网状,通过暗沟流进家家户户,既可满足生活用水之需,又可用于消防、降温、灌溉之用,堪称功能强大。再如叙永县的木格倒村,民居具有非常鲜明的苗族特色。建筑多为苗族吊脚楼风格,房屋结构多为榫卯结构,依靠上千个榫眼,使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建筑技艺之高妙令人称奇。这种建筑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能减小地震的破坏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有大批外来移民迁入四川,甚至有一部分外国人来到四川,他们带来了外省和外国的建筑文化。面对这些外来的建筑文化,四川传统村落在建筑设计上并不排斥,而是兼收并蓄,逐步形成了适合本地自然与经济条件的、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风格。地处成都平原西部的大邑安仁古镇,民国时期受西方文明和外省文化的影响,兴建起大量的欧式建筑,如刘湘公馆、陈月生公馆、刘文彩公馆、刘元瑄公馆等等。其中原貌保存较好的公馆多达27座。这种中外文化交汇、融合的古镇建筑,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基础,又有西方文化的渗入,构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华洋杂处的文化气质和文化景观。当然,归根结底,中华文明才是根性所在。安仁人始终保留着永不泯灭的根,这在古镇街坊里弄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整个古镇建筑,处处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质朴与和谐,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有魅力,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在这里不断丰富和弘扬。传统村落的这些民居,在今天看来,不但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还具有珍贵的建筑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2]城市古建筑是城市的文脉,传统村落就是乡村的文脉。保护好它们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川的传统村落民居目前的情况是:被列为当地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居建筑和院落,原貌保存情况良好;未被列入者,则多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商业开发”“旅游开发”浪潮中,由于认识不足、保护不当、缺少统筹规划、居民空心化等原因,很多极具特色的建筑被拆建,被挪移了。新建的民居,常常呈现出千家一面、千村一面的情况,与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形成较大反差,破坏了传统村落在千百年历史进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特色和内涵。民居建筑的破坏,让传统村落文化失去了依存的基础,严重影响到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价值 在传统村落的文化构成中,民俗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一方风土民情。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民俗文化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散溢出浓浓的“乡愁”之情。民俗文化作为每个传统村落重要的活态文化,因为地域环境、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物产工艺等等的不同,于每个村落都凸显出自己独特的亮点。这个亮点就是地域标志性文化,也是这个村落的灵魂,如江油市青林口村的高抬戏,阆中市老龙村的“亮花鞋”民俗活动,青神县南城镇的竹编工艺,丹巴县莫洛村的“兔儿”锅庄舞蹈,叙永县木格倒苗族村的“鼓舞”和“花山节”,硗碛藏族乡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及省级非遗项目硗碛锅庄,理县桃坪村的羌族民歌“花儿纳吉”等等。江油市青林口村民俗文化积淀深厚,高抬戏[3]是村落民俗文化中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青林口高抬戏起源于清代雍、乾年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在文昌庙会上表

文档评论(0)

天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