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教案模板.ppt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教案模板.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护理 发热可引起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紧张、不安,或由于持续高热引起不明确诊断可引起的焦虑,或因住院经济负担过重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 1.安抚病人;   2.满足病人的需要;   3.解除病人痛苦:如病人感口干口渴,护士应尽量提供含糖盐水,并鼓励多饮,补足大量水与电解质,以防发热大量出汗后的虚脱,并可解除病人的烦渴。   4.常去看望病人;   5.向病人做解释工作,教会病人自测体温;   6. 设法增加病人的舒适; 对于躁动、幻觉的病人,护士应从旁守护照料或允许亲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由于发热引起的精神症状,除降温外,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高热病人体温骤降时,常伴有大量出汗,以致造成体液大量丢失,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人极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体克表现,应密切观察,注意保暖,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配合医生及时处理,不恰当地使用退热剂,可出现类似情况,应慎用。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发热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1 发热分类及程度判断 2 发热的热型 3 发热病人的护理 4 1 1 1 5 要点护理 发热的定义 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发热. 口温:36.3~37.2℃ 37.0℃ 腋温:36.0~37.0 ℃ 36.5℃ 肛温:36.5~37.5℃ 37.3℃ 体温调节中枢 致热源作用﹝原因﹞ 感染 非感染 36 37 38 39 40 体温调定点上移 产热增加 散热减少 发热 生理性发热及病理性发热 妇女月经前期、妊娠期、精神紧张以及剧烈运动,都会出现一些体温升高现象。受情绪影响体温可升高2℃,5公里长跑后体温可达40~41℃,这些均属生理现象。 病理条件下的发热主要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如流感、肺炎、伤寒、疟疾等引起的发热。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像中暑、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引起的发热。 发热的分类 ·· 感染热 吸收热 ·反应热 ·药物热 ·脱水热 感染热 感染热在早期可与吸收热交叉而不易发现,但多数的感染热在吸收热期过后呈持续热,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出现发热 。其感染的部位多在切口,但也有在呼吸道及泌尿系等。一般是术后3~5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度发热,或者体温升高后持续不退,伴切口皮肤红、肿、压痛,疼痛加重。 反应热 即输血、输液反应所致的发热。这种热多在输液后数分钟发生,或在病人由手术室回到病房的过程中即发热寒战。 手术反应热最为常见,多在手术当天或第2天出现,2—4天后恢复正常,体温通常不超过38.5℃。一般认为手术反应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问与手术大小及损伤的程度有关,其机理是人体遭受严重创伤或手术后诱发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反应和代谢改变,出现皮肤的血管收缩和代谢亢进,过度产热和氧消耗增加。 吸收热 手术区域血液成分及其他组织的分解产物的吸收也可引起发热,即我们说所的“吸收热”。一般无颅内病变及感染症状,常在术后3-5天出现,体温在38.0℃-38.5℃之间,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常规给予支持疗法,例如物理降温,多饮水即可。 药物热 药物热较常见,以抗生素类最多,其次是结核药,出现在用药5-l0天以后,多达39℃以上,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中毒症状,无感染灶及其他可解释原因,实验室检查WBC正常或偏低(头孢类抗生素多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停用抗生素后体温在48小时内迅速恢复正常,再次应用又出现高热。药物热的机制是药物引起的延迟性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被白细胞吞噬,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导致体温升高。 脱水热 多在夏秋季,由于术前禁食、过度出汗而补液不足等原因,患者出现高热,烦躁,口渴,尿少而黄,体检正常,血清钠,氯偏高,补足液体后体温恢复正常,即可诊断。其机制与患者相对需水量大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发热程度的判断 临床分度﹙以口温为标准﹚ 低 热: 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低热 中度发热:38.1-39.0℃,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 热:39.1--41.0℃,见急性感染;高热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超 高 热 :41.0℃以上,中暑。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表现 热型 1、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热型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

文档评论(0)

134****86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