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08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七章 《西游记》.pptxVIP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08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七章 《西游记》.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西游记? 本章内容第一节 ?西游记?故事的流变及其作者问题第二节 ?西游记?的复杂内涵第三节 ?西游记?的审美特征第四节 ?西游记?的影响第一节 ?西游记?故事的流变及其作者问题?西游记?的成书具有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相近的特点:它所表现的唐僧取经的题材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西游故事曾在民间长期流传,?西游记?最后由文人据西游故事写成。西游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工、丰富、开展,离历史上真人真事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南宋时刊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的?西游记平话?〔已佚〕及元末明初杨讷的?西游记杂剧?等,已经改变了取经故事的面貌。?西游记?现存明刊本未署作者。清刊本多署全真派道士丘处机,此说根本不为学界认可。清代乾隆年间的吴玉搢首次提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经胡适、鲁迅等人进一步论证认同,?西游记?的版权页上正式出现了吴承恩的名字。吴承恩作?西游记?的依据有二:?淮安府志?“地理〞类著录有吴承恩的?西游记?,吴承恩喜欢写滑稽故事。但这缺乏以证明吴承恩创作了小说?西游记?。吴承恩的?射阳先生存稿?也说明,他不一定具备写?西游记?的知识结构和文学才能。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只能将?西游记?的作者暂定为吴承恩。?西游记?现存最早刊本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唐氏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简称“世本〞〕,凡二十卷一百回。还有“杨本〞〔杨致和编?西游记传?,刊刻于万历二十年后,四卷,四十那么〕、“朱本〞〔朱鼎臣编?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万历中叶以后刊本,十卷,六十七那么〕等重要版本。目前的通行本系以世德堂本为底本,参校清代各种刻本整理而成,并将?西游证道书?的唐僧出世故事作为附录收入。第二节 ?西游记?的复杂内涵?西游记?前七回写美猴王出世、求道、闯龙宫、搅冥府、闹天宫,集中描绘孙悟空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西游记?第八回至第十三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和玄奘奉诏取经,交代取经缘起,在结构上主要起组织情节的作用。第十四回至第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包括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四十一个故事,以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作为线索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西游记?与佛道二教的复杂关系?西游记?在流传过程中经历过一个被全真教化的环节,因而其中存在大量的道教诗词、术语,只有那些精通内丹之学的人士,才能举重假设轻地将这些诗词、术语融入叙事文本之中。不仅存在大量的佛教内容,而且明显表现出扬佛抑道的倾向,小说中几乎没有好道士。小说屡次写到佛道之争,如车迟国、比丘国、灭法国等,而正义总是在佛教一边。三、?西游记?的政治意涵人间国度,所用多为明代官职,国王又多为宠信道士的昏君,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嘉靖皇帝。但并非有意影射。?西游记?的作者不是一位整天板着脸讥弹时政的作家,如果?西游记?中确有讥弹时政的意味,那也是妙手偶得,并非刻意为之。?西游记?对人和妖怪采用不同的伦理准那么,一方面是对传统的志怪惯例的继承,另一方面也确能引发读者关于现实生活的丰富联想。四、?西游记?的心学色彩与哲理意味?西游记?还是一部可以从哲理角度加以阐释的小说,与“求放心〞相关的术语、诗词、情节等比比皆是,心学色彩颇为鲜明。?西游记?对佛教经典?心经?有浓墨重彩的强调。?心经?所揭示的这种无挂碍无恐怖的生命意境,实际上是心性修炼臻于炉火纯青的人生意境。?心经?以引导人“远离颠倒梦想〞的方式消除取经途中的魔障,这提示读者:西去途中的种种妖魔,可以视为人内心的种种纷扰的象征。第三节 ?西游记?的审美特征一、极幻与极真?西游记?充分表达了梦想小说的特点:无一事不幻,无一事不真,亦幻亦真,具有假想的真实性。这样形形色色的描写十分奇幻,但又极富真实感。一方面,无论这个梦想世界怎样神奇,它毕竟有着一定的现实生活的依据;另一方面,神话人物、神话环境和各种神奇的法宝和谐统一,梦想世界自身的这种统一性也给人真实感。?西游记?亦幻亦真的特点在塑造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时表达得尤为鲜明。作品善于将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动植物的自然特性融为一体,合情合理地展现出神话人物的独特风采。比方孙悟空,他的原型是猴,因而会攀援,喜欢吃果子,生就一副“雷公嘴〞,“孤拐脸〞。二、幽默诙谐的游戏风格?西游记?不乏对现实政治的挖苦,但在一种戏谑性的气氛中,我们领略到的是一部轻喜剧,以过于沉重的心态来读会造成理解的隔膜和失误。比方第三十六回,唐僧向宝林寺僧官借宿,僧官不允,还训斥了唐僧一顿;悟空去借,僧官满口容许,唯唯诺诺:“行者闻言暗笑,押着众僧,出山门下跪下。那僧官磕头高叫道:‘唐老爷,请方丈里坐。’八戒看见道:‘师父老大不济事,你进去时,泪汪汪,嘴上挂得油瓶。师兄怎么就有此獐智,教他们磕头来接?’三藏道:‘你这个呆子,好不晓礼!常言道,鬼也怕恶人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一帆风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32143125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