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风汉赋 秦汉时帝王将相都充满着挑战自然和超越自我的雄浑气魄。 项羽:“力拨山兮气盖世 〞。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土,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汉武帝:“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闾殚为河!〞 中国文化史 第四章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 〔下〕 本章主要内容 五 帝国文化的固守与外拓 六 佛教传入和道教创立 七 文史创作和科技成就 五 帝国文化的固守与外拓 匈奴与中原的冲突 秦朝与匈奴的斗争 汉朝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秦汉与匈奴斗争的实质 战国长城的修筑 秦汉长城的修筑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的词源 丝绸之路的形成 秦汉帝国文化的一统整合 匈奴与中原的冲突 匈奴:栖息于阴山以北荒漠草原,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 生活习俗:他们以游牧为生,善骑射,勇猛剽悍,很早就与中原华夏族交往。 对中原的威胁:战国时期便从中原人那里学会制造铁器,并利用骑兵神速的特点,深入黄河流域抢掠,构成战国至秦汉数百年间的“边患〞。 秦朝与匈奴的斗争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时曾在河套一带设九原郡御胡,后来赵、秦之间争战剧烈,匈奴乘机占领河套及以南地区。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将军蒙恬率30万军队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并沿黄河设44个县。 蒙恬像 汉朝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楚汉争霸时,匈奴征服西域、河套等地,成为汉朝的强劲对手。 汉高祖时,韩信战败 高祖白登之围。 此后,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景帝时,晁错“行民实边〞,亦兵亦农。 武帝时,国力兴盛,遂转而武装进攻,消灭匈奴军事有生力量。 此后,匈奴统治集团内部攻杀、分裂,南匈奴臣属汉朝。 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率汉军大破匈奴单于,匈人西迁,长达300年的汉匈战争告终。 汉代的马踏匈奴石雕 位于陕西咸阳霍去病墓 马踏飞燕。甘肃武威雷台出土,其飞奔的雄姿与汉代雄阔向上的时代气象相印证,给人无尽遐想。此造型现已成为中国旅游行业的图标。 秦汉与匈奴斗争的实质 秦汉与匈奴斗争的实质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 在16世纪近代文明兴起之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是世界文明史的最大主题。 秦汉帝国西、北两个方向都面临着游牧民族的袭击,他们流动善战,“来如飚风,去假设闪电〞,在与农耕人的争斗中多占主动,使以安居乐业为旨趣的农耕人防不胜防。 为了护卫自己的文明系统,打通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的往来隔绝,秦汉帝国同时采取静态与动态、固守与外拓的两手政策。前者的标志是修筑长城,后者的标志是开辟丝路。 战国长城的修筑 战国时期的两类长城: 第一类是“互防〞长城。齐:“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楚:“备齐〞“备秦〞 燕:“防齐〞;赵 :“防魏〞;魏 :“防秦〞;秦:“防魏〞。 第二类是“御胡〞长城。赵、燕、秦 :“限戎马之足〞 齐长城是我国现存于地面上修建最早、历史最长的冷兵器时代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建于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 秦汉长城的修筑 秦灭六国后: 1.撤除互防长城,以利统一。 2 .加强御胡长城,防范匈奴南袭。 这条秦长城,在今见砖石垒砌的明长城以北很远的地方,说明农耕游牧的边界线,在秦汉时代要较宋明以后靠北几百里。 汉武帝时,又建起两千多里长的河西长城,与秦长城相加,从敦煌到辽东,共长5,000多公里。昭帝、宣帝又续修长城,最后筑起一条西起今新疆,东到黑龙江北岸,全长约10,000公里的长城。 秦长城分布图。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御胡〞长城的根底上开展而来的。 长城:世界工程史之最 从公元前4世纪算起,迄明代的17世纪止,历时2千多年间,一共有二十多个朝代修筑过长城,其中尤以明代为甚。 秦始皇长城5,000多公里,汉长城10,000多公里,明长城5,000多公里,如果将历代所修建的长城长度加起来,已超过50,000公里。 长城分布在今天的十六个省区,其中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最长。长城因地而设,“用险制塞〞,楼垣雄固,沿途城堡相连,烽火相望,蔚为壮观,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宏伟建筑,在世界工程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的开辟,首先归功于张骞的“凿空〞西域,而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等一批军事干才的西北用兵,也起了关键作用。 位于陕西汉中市的张骞墓 “丝绸之路〞的词源 “丝绸之路〞〔Silk Road〕亦称“丝路〞,得名于德国地理学家、东方学家李希霍芬〔1833—1905〕的著作?中国亲程旅行记?。 李希霍芬 丝绸之路的形成 汉武帝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郎官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东汉时,又有班超通西域之举,其部将甘英远抵西海〔波斯湾〕。 汉朝中叶以后,与西域各族的贸易日渐开展,汉朝修筑令居〔今兰州西北〕以西道路,形成通往中亚、西亚的两条商路:一为天山南路,“西逾葱岭那么出大月氏、安息〞;一为天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