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 世纪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 20 世纪是中国文化变革最激烈、 最深刻、 最复杂的世 纪。有亡族灭种的危机,有救亡图存的呐喊与奋斗,有面对 前路的迷惘, 有中西古今的论争, 有破旧立新的建设与破坏, 有引导社会发展的探求,有经济繁荣背后的尴尬,有全球化 与信息化的时尚与迷失。为论述方便,笔者将 20 世纪中国 文化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 1901 年― 1945 年,主要事件 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科玄论战、抗日战争、延安新文化建设 等;第二阶段是 1945 年― 1978 年,主要事件有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第三阶段是 1979 年― 2000 年,主要事件有改革开放、文化热、市场经济、全 球化与网络化等。 本文将运用历史考察和哲学反思相结合的方法,简要总 结和反思 20 世纪中国文化的五大基本走向:从封闭走向开 放;从保守走向创新;从精英( “小众”)走向大众;从一元 走向多元;从斗争走向共生。 一、从封闭向开放 在文化的空间维度上从封闭走向开放是 20 世纪中国文 化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其他变革的原因所在。 总体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封闭的。恰恰相反,它 之所以能够历数千年而不衰,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断吸收外来 文化的优秀成果变革自身。然而,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在 西方“先进”文化的坚船利炮面前,中国“落后”了。以前 的中华文化相对于“夷狄”文化是强势的,能够吸收和同化 它们,而并不影响自身的强势地位,而现在的西方文化是完 全不同的外来文化,它的力量比我们强,内容又完全异质, 中华文化很难再像对佛教那样吸收和同化,文化的自信心荡 然无存。中国传统文化日趋内向、封闭和保守,不能适应时 代的变革,不能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障 碍。无论情愿与否,中国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内向变成 外向,这一点,成为当时绝大多数有识之士的共识。 这一转向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经历了从被动 开放到被动封闭再到主动开放的过程。第一阶段的文化开放 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被动反应,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 把文化开放简单化为向西方学习,只学自以为好的东西,把 西方的“好东西”与中国的“坏东西”对立起来,走向全盘 西化。而一旦发现西方文化也有“坏东西” ,或者学好东西 没有得到期望的效果,就开始怀疑西方文化本身,又回归到 传统文化的怀抱。在文化心理层面,对西方文化的崇拜和拒 斥,对自身文化的自卑和依恋,构成复杂的矛盾体,或者在 两者之间摇摆,或者在同一时期和同一个体身上表现为对西 方文化的欲迎还拒,对自身文化的欲罢不能。 1920 年,梁启 超在欧游回国之后宣告西方物质文明与科学理性的破产,希 望中国青年用自己的文化去救助西方人。 20 世纪 80 年代后, 文化保守主义者们有感于西方“后现代”的困惑,又大谈儒 家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补助作用。 在第二阶段,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时期。在 文化建设的内容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文化的 主流地位,而马克思主义文化恰恰来源于西方,是文化开放 的成果。在文化建设的方式上,虽然也提出了“古为今用” 和 “洋为中用”的方法,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文化建设中去, 越来越走向相对封闭。其原因很复杂,有政治经济的被迫封 闭(西方封锁) ,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片面化和简单化, 有急于求成地“破旧立新” 。这种以封闭的形式所达成的文 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导致了严重 的实践后果。 在第三阶段,中国文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