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害特性:玉米螟仅为害玉米地上部分,具体部位常幼虫大小和玉米生育期而定。 心叶:玉米孕穗前,幼虫孵化不久,咬食心叶,被害叶出现半透明薄膜的孔或小洞,孔洞多呈圆形,排列成行。 雄穗:抽雄初期幼虫侵入雄穗,潜入小花内取食;幼虫长大后,从小花和心叶蛀入雄穗柄为害,使其容易折断,影响授粉。 玉米螟 玉米螟  雌穗:雌穗抽出后,幼虫常集中雌穗顶端,取食花丝和未成熟的嫩粒,造成果穗缺粒或秃顶,并使籽粒残缺不全,容易霉烂,大龄幼虫自穗顶或穗基蛀入穗柄,影响营养供应,造成籽粒干瘪,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玉米螟 茎秆:4~5龄幼虫蛀入玉米茎秆内,取食茎内组织。幼虫最低可达玉米地上1 ~2节,以果穗附近的茎节内最多。由于幼虫在茎内为害,使植物汁液外流,有时可形成白穗,受害茎秆遇风易折断。 玉米螟  发生规律:玉米螟在新疆北部农区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茎秆、果穗和玉米茬内越冬,春季化为虫蛹。乌鲁木齐和昌吉一带化蛹始期为5月上旬,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一代卵出现在6月上旬,盛期在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盛期在6月底至7月初,6~7月是幼虫为害期,此时正值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对玉米为害最大,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一代幼虫多在茎秆内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底8月初,产卵盛期在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孵化盛期在8月上中旬。 玉米螟 玉米螟   发生规律:玉米螟成虫昼伏夜出,大部分在晚间羽化,羽化后即可交尾,1至2天后即可产卵,成虫每头可产卵块10~20块,卵粒300~600粒,最高可达1000粒以上。化蛹盛期在7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底8月初,产卵盛期在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孵化盛期在8月上中旬。   玉米螟成虫产卵的多少与植株长势有关,播种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株高在1米以上的植株,产卵多,发生重;覆膜玉米,长势旺,叶片嫩,田间湿度大,第一代发生重。   玉米螟是喜湿昆虫,不论幼虫孵化、成活,成虫羽化、产卵都要求较高的湿度,凡降雨较多、湿度大的年份,发生就重,而春季干旱发生就轻。 玉米螟  防治措施:   1、 消灭越冬虫源:玉米螟幼虫主要在玉米秸秆内越冬,及时处理玉米秸秆,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是降低田间发生量的好办法。处理秸秆可采用青贮、氨化、粉碎、微贮等,即可消灭越冬虫源又可为牲畜提供饲料。   2、选用抗虫品种:经试验表明,Sc704品种对玉米螟属易感品种,902正交品种其次,特早3号、承丹3号抗螟性相对较强 。    玉米螟    3、化学防治:在大喇叭口时期,应用10%稻腾(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 )25-30毫升/亩进行喷雾或灌心;也可使用福戈(20%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 ) 10克/亩、20%康宽(氯虫苯甲酰胺 ) 10克/亩、5%普尊(氯虫苯甲酰胺 )20克/亩喷雾,药效期克达30天,可有效防治一代玉米螟。 4、 生物防治:利用B-Z菌剂防治一代玉米螟:B-Z菌剂为杀虫活性较高的真菌制剂,可用含真菌包子量20亿/克的制剂1公斤,用生物搅拌器将高孢粉与滑石粉按1:20比例混匀制成生产用粉,再按各每亩16—18克的有效含量,称取所需生产用粉量,与细砂(12目)混匀制作颗粒剂,在大喇叭口时期,撒于玉米心叶内,亩用量5公斤。 玉米螟 5、 生物防治: 利用人工繁殖螟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根据虫情测报,于田间第二代玉米螟卵初期,即8月初前后,在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根据害虫发生情况,亩放蜂量4-6万头,每次放蜂间隔期3-5天,连续放蜂2-3次,可有效控制二代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 赤眼蜂蜂卡(已出蜂) 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块 被寄生后的玉米螟卵块 玉米螟 玉米螟 4、化学防治:  喷雾防治:在一代玉米螟产卵初期,即6月上中旬,选用36%达福2000倍液、或20%康福多5000倍液,进行田间喷雾防治,喷药两次,间隔7—10天,可有效防治一代玉米螟的危害。 药剂灌心:第一代幼虫有集中在心叶内危害的特点,根据粒状药剂容易下坠的原理,施用的颗粒剂可随玉米生长,不断滚入心叶深处,较长时间停留在幼虫生活场所,与农药灌心和喷雾比较,残效长,效果好。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3%呋喃丹颗粒剂,公斤加细土8公斤,混匀后每株用2克,防效良好。 玉米螟   新疆为害玉米的螨类有7种。均为叶螨科(Tetranyohidae),其中叶螨属有6种,岩螨属有1种。隶属叶螨属(Tetranychus)种类有:截形叶螨(T.Tyuncatus Ehara)、冰草叶螨(T.Agropyronus Wang)、敦煌叶螨(T.Danhuangensis Wang)、土耳其斯坦叶螨〔T.Turkestani(Ugarovet Nikolski)〕、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Boisduval)〕、细突叶螨(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