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方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坝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方案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010年11月《桃园至巴中(川陕界)高速公路LJ7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册第二分册,中坝隧道)》。 2、现场考察收集的地质、测量资料。 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 5、四川省高速公路精细化施工实施细则关规范、标准。 6、本标段内前期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情况。 1.2、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条款和设计图纸的内容和要求。 2、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充分发挥我单位专业化、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的特点,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施工组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3、实施“项目法管理”的原则,加强项目管理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信誉。 4、在总体安排上遵循“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均衡生产”的原则。 5、注意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 6、根据资源投入情况和现场施工条件,能够指导现场施工。 7、施工进度计划满足全线工期要求。 8、施工工序进度计划,其技术条件满足质量、安全等相关规范要求。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中坝隧道位于巴中市南江县境内,左右线全段长1012m,进口位于南江镇渔坝村,出口位于南江镇中坝村,线路起点接牛嵌河大桥,终点连接柏林湾大桥,中坝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隧道起讫桩号为:左洞桩号ZK81+563~ZK82+065,设计标高汉中端为556.443米,巴中端为545.793米,纵坡采用-2.3%单向坡,总长502米;右洞YK81+555~YK82+065,设计标高汉中端为556.627米,巴中端为545.530米,纵坡采用-2.3%单向坡,总长510米。 中坝隧道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区,地貌类型为中低山构造侵蚀及岩溶地貌,区域内山坡陡峭局部悬崖陡壁,隧道区自然斜坡坡角一般为20°~40起终点均位于地势较陡峭的山坡上;隧道洞身部分地势虽存在一定起伏,但总体汉中段高,巴中端低。隧道汉中端洞门附近仰坡自然坡度约55~75°,巴中端洞门仰坡自然坡度约35~45°。隧道山体表层分布厚薄不一的坡积成因的碎石及残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山坡上植被茂密。交通条件较不便。巴中端洞口位于山体斜坡上,坡度较平缓,但是岩层破碎,岩溶发育,基岩破碎,围岩稳定性极差。左右线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均斜交,左侧存在偏压。属小净距短隧道,采用灯光照明,自然通风。为方便左右隧道洞内的联系和发生事故时的救援和逃生,其中设置人行横洞一道位置分别为K81+810-ZK816+816.026。 2.1 隧道衬砌类型和长度表: 2.1.01附表---左线隧道衬砌长度表 序号 衬砌类型 长度(m) 适用地段及主要支护措施 1 明洞 17m 明挖法施工 2 V浅 165m V级浅埋围岩地段,其中、全、强风化地段采用大管棚辅助措施,弱、微风化地段采用超前小导管辅助措施。 3 V加强 228m 洞身V级加强围岩以弱风化泥质板岩为主,台阶分部法施工,超前锚杆 4 V 92m 洞身V级围岩以弱风化泥质板岩为主,台阶分部法施工,超前锚杆 1.1.2附表---右线隧道衬砌长度表 序号 衬砌类型 长度(m) 适用地段及主要支护措施 1 明洞 26m 明挖法施工 2 V浅 101m V级浅埋围岩地段,其中、全、强风化地段采用大管棚辅助措施,弱、微风化地段采用超前小导管辅助措施。 3 V加强 246m 洞身V级加强围岩以弱风化泥质板岩为主,台阶分部法施工,超前锚杆 4 V 137m 洞身V级围岩以弱风化泥质板岩为主,台阶分部法施工超前锚杆 2.2 中坝隧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2.2.1 左线隧道长502m、右线长510m。 2.2.2 隧道设计单向行驶均为2 车道,围岩类型以V级为主。 2.2.3隧道进、出口埋深浅,左、右线隧道进、出口均有明洞,隧道的最大埋深约107m。 2.2.4隧道穿越岩层为弱风化凝灰岩,裂隙极发育,多呈张开~微张,岩体破碎,稳定性差,设计围岩分类V加强级、V级浅、V级围岩。 2.2.5 有地下水。隧址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层状岩类型裂隙水,岩溶层积水,暗河四种类型,地下水由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岩体破碎,地表水易于渗入。地下水使泥岩软化,降低强度。图纸设计K75+640~K82+069我部全段内均分布有岩溶在GLK81+700右375m处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流速52.58L/M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涌水。 2.2.6 隧道进口汉中端地处陡峭山体地段,施工场地临建设选址难,紧接柏林湾大桥,属桥隧相连,洞口处有S101声道,施工条件艰巨,便道坡度特陡,机械作业难度大,项目部根据实际地理情况研究决定安排隧道三队从里程K82+065巴中端往汉中端单向施工。 2.3 隧道平纵面 2.3.1左、右幅隧道进口段位于平曲线上,左线出口段位于R=1000的圆曲

文档评论(0)

不忘初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