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于文档在系统处理时未获取到文档的文本内容,
(二)品种和遗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稻米品质的好坏与品种的系谱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在日本凡带有“旭”血缘的后代,品质都较好,像“农林22”、“越光”、“秋光”等都带有“旭”血缘。 垩白是由单显性基因控制的,而有的认为垩白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以及为多基因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支配的。 直链淀粉含量是由一对主基因控制,高直链淀粉对低直链淀粉为不完全显性或由两对基因控制。也有报道直链淀粉是由多基因控制的。 胶稠度由单显性基因控制或一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控制,遗传力高,可以在早世代选择。 糊化温度由1~2个主基因或多基因控制,遗传力高,宜早世代选择。 蛋白质含量一般由多基因控制,遗传力低(25%~50%),宜高世代选择。 水稻胚乳为三倍体,是不同于母体的新世代,由属于二倍体的母体稻株为其提供营养物质。胚乳性状究竟如何遗传与表达无统一的说法,哪些品质性状是按二倍体遗传?哪些品质性状是按三倍体遗传?需进一步的研究。也有报道细胞质对稻米外观品质及蒸煮食味品质有显著的影响。 近年来,有人开始研究∶ 胚乳中贮藏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基因表达, 淀粉种类与淀粉合成酶 (AGP、SS、BE)的关系以及基因表达, 考察转基因水稻中的胚乳性状的表达,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蜡质基因转入水稻,得到低直链淀粉含量的稻株。 (三)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稻米品质形成的实质是光合产物的合成和向颖果的输送,以及胚乳中碳、氮代谢和物质的转化。 环境 环境对垩白的调控作用是通过影响稻株光合产物积累运转、颖果中代谢酶活性、以及胚乳细胞发育和淀粉体的充实等生理过程实现的。 产地 产地影响稻米品质主要是通过气象、土壤等条件的作用。例如,成熟时的气象条件通过对米粒淀粉和蛋白质的集积而影响品质,尤其是灌浆成熟期的气温和光照影响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对稻米的品质影响很大。 气温 气温升高时,稻米的垩白会增加,而直链淀粉含量会适当增加。灌浆成熟期的日平均气温在21—25℃时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提高。在我国,早季栽培和晚季栽培就因灌浆时气温不同而食味相差很大。翻秋后的早稻米品质都有所提高,也就是这一原因。 土壤 砂质土比粘质土排水性好,稻米食味也好;湿田米比干田米食味好;此外,就地形而言,平原比山区、盆地的稻米食味好。 光强 灌浆期太阳幅射强时,米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食味品质会变好 。 品质形成过程除受品种遗传特性外,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栽培措施对米的品质有显著影响 (1)水分不足会使稻米食味变坏 例如,陆稻糙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水稻;水稻用旱田灌溉方式栽培,其食味比灌水栽培差。此外,提早搁田会降低稻米食味品质,收割是否适时也会影响稻米食味。 (2)多施氮素会使米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 特别是灌浆期间氮素过多,米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粒肥可使蛋白质含量增加达30%,而使米饭的食味下降。 (3)施氮会使稻米垩白率降低 追施氮肥后,整个稻株的氮含量和生理活性明显提高,延缓了剑叶的衰老,延长了光合时间,增高了光合速率,进而促进了光合产物向谷粒输送,使淀粉和蛋白质在胚乳细胞中充实良好,从而使垩白的程度下降。 (4)多施磷肥会使食味提高 施磷肥有利于光合产物向淀粉转化,使食味提高。 氮肥对稻米垩白程度的影响 水稻从栽培到蒸煮再到人的口中要经过许多环节,各个环节都会影响稻米的品质,疏忽哪一方面都不能获得好的稻米的品质。 1品种 2产地(地形、土质、水质) 3气象条件(气温、日照、降水) 4栽培方法(施肥、农药、管理) 5收获 6干燥、调制 7贮存 8精米加工 9煮饭 生产过程 贮藏、去壳 家庭消费 影响稻米的品质的主要因素 (四)加工贮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稻谷的干燥、贮藏加工、米饭的蒸煮等都也会影响稻米的品质。 米在贮藏过程中,其生命力将逐渐减弱,从而导致米的食味品质下降。干燥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米的贮藏性。保持米的生命力,从而保证米的品质。干燥过程中影响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干燥温度、干燥速度、干燥时的初始含水量。 稻谷干燥时,热空气首先使谷物表层的水分蒸发,此后是米粒内部的水分向表层扩散,后者比表层水分蒸发阻力大、速度慢,只有当表层的水分蒸发后内部水分才能逐步扩散至表层而被蒸发。干燥温度过高、速度过快使米粒内部的水分很难相应扩散至表层从而使米粒产生爆腰、龟裂。在采用机械干燥时,一般以温度35℃以下,干燥率(每小时水分减少的量)1.5%为好。 我国一般采用自然干燥,因此目前还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也应注意不宜连续曝晒时间过长。尤其是新收的谷子,因含水量较高,在进行干燥时米粒的组成成分容易发生变化和转移,在精米的外周围及其外面的糠皮、胚芽脂肪酸的变化较大;而在精米的内核部分可溶性糖的变化较大。稻谷水分含量越高,干燥时的温度越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