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话题作文写作指导之记叙文中的议论.docxVIP

初中话题作文写作指导之记叙文中的议论.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话题作文写作指导之记叙文中的议论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不过,高远的立意还需借助精炼、优美的语言来传达;尤其是在记叙文中,议论点睛更需精辟,三言两语即可。 中学生话题作文系列之七:记叙文中的议论 古人讲究“一字立骨”,如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难”,柳宗元《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之“毒”,刘禹锡《陋室铭》“惟吾德馨”之“馨”,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之“忧”,李清照《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之“愁”……一字点出全文境界,胜过千言万语。那么,记叙文中如何展开议论呢? 一、譬喻论理,涉笔成趣。 譬喻,以不言代直言,可谓“深”;以彼物言此物,可谓“形”。既能深刻又具形象,譬喻不失为一条捷径。巴金《论友情》:“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活有了一点点光彩。”再如“自信是把利剑,能够披荆斩棘,助我走出挫折的山野”,“磨练是块磨刀石,能够磨出我意志的锋芒”,“父爱如铁,如铁的朴实,如铁的憨厚,如铁的威严”等等。 二、明确指点,凝成警句。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画龙点睛,常常是文章揭示题旨的关键,是全文最为重要的指点,一般需要在语言上千锤百炼,凝成精工而富有诗意的警句,启人智慧,发人深省。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都是字字千钧的点睛警句。以警句的形式指点,能够使文章的思想与意境表现得更为集中、深刻、强烈而富有哲理意味,使读者过目不忘。 (课堂训练): 先仿写例句,然后据此为文章立意,以“我看人生”为话题,自拟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例句:人生是盏灯,只有用不竭的信念去点燃,才会在生命的夜色里寻找自己的平安与灿烂。人生是只有才 (例文参考): 人生是一杯茶,只有用毕生精力去冲泡,用整个身心去品尝,才能让它永远充满清香。 品茶 上海师大第三附属中学魏桢元 暑假,父母带我去,庐山游玩。庐山,风光旖旎,名胜众多。那次旅游,我不仅观赏了匡庐的奇峰异瀑,还品尝了著名的“庐山云雾茶”。 早就听说庐山云雾茶受高山云雾的滋润,集天地精华于一身,再用庐山特有的清泉泡上,那份清香,在喧嚣的城市中是绝难品尝到的。父母说,到庐山,不可不品云雾茶。 晌午,我和父母拣了一家较清静的茶馆,落座后,跑堂儿的便热情地送上茶来。我好奇地揭开壶盖儿,一股浓郁的茶香顿时扑鼻而来。斟上一杯,抿一口,知是满口的苦味。母亲笑着说:“要的就是这份苦,苦而后才有甜,不信,你细细品味一下。”我不以为然,放下茶盅,环顾着整个茶馆,映入我眼帘的是三五成群的老人围坐品茗的景象。他们肤似古铜,纹如刀刻,这不禁使我想起庐山崖顶历经风霜、风骨遒劲的苍松。而此时此刻,他们把茶持盅,淡饮浅尝,神情是那样悠闲自得,怡然自乐。 不知什么时候,口中的苦味渐渐散去,只留下一丝甘甜。我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刻——这甜是如此清醇、芳香,沁人心脾,绝非那些加糖的作料所能比;这甜是我从未品味过的——自然、真切,发自于内心……我又接连喝了几道,甜味似于渐渐消失了,茶汁清光闪烁,如晶莹剔透的琥珀,啜到口中的是略带香味的清淡,却仍让人回味无穷。 另一边,老人们正用我无法听懂的方言谈论着属于他们的话题。轻轻的笑声,淡淡的语调,平静而安详。“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他们的闲适,就像我现在喝的这杯茶,浓味散去,留下微香,却令人回味。品茶,要经历涩涩的酽苦、醇厚的甘甜、淡淡的微香,而老人们的人生呢?他们并不是从始至终都如现在这样平静恬淡,其中蕴含的,是怎样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呢?或许,他们也曾有过浓烈的过去,为辉煌人生,他们呐喊抗争;为多娇江山,他们热血沸腾;而今夕阳西下,他们仍旧散发着余热……人生如品茶,如今浓味散去。即使是一缕余香,也足以让人回味。 老人们的谈笑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突然意识到,品茶如斯,人生的历程不也同样如此?人生如茶,但它的“浓”,是激荡趋于平静,是绚烂归于淡雅。它包含着千种滋味,无论是苦、是甜,只有用毕生精力去冲泡,用整个身心去品尝,才能让它永远充满清香。 点评:写人生,从品茶入手,可谓“大题小做”。作者巧妙地将二者揉为一体,又以老人们的人生经历充实其间,所以内容不觉单调,也正如这茶一般耐人寻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档评论(0)

亦起学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湖北亦贤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1023MA4F181CX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