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创业小故事
冀泽海,1964年生人,井陉县南王庄乡北芦庄村人,今年51岁。1986年他就带着20多名同乡去山西阳泉打工。“那会我们在矿上给人家打工,干的是掘径工的活,专门修往外运煤的通道,工作虽然艰苦,但是挣得也多,一年能赚20来万”,老冀说:“那时候心里就总是觉得少点什么,年轻的时候不懂,现在明白了,其实就是对故乡的眷恋。”
1992年,冀泽海选择离开阳泉,毅然返乡创业。刚回来时,老冀与妻子在井陉县城包了两个店面,主要从事服装、保健品的经营,一年收入在15万左右,夫妻俩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21年,在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支持下,39岁的冀泽海选择了二次创业,他异地承包了南障城镇孙家峪村山场2600多亩荒山,并拿出了自己70多万元积蓄用于荒山开发。
当别人问冀泽海,为啥放弃县城收入颇丰的店铺,选择回村种地时。冀泽海沉默一会说:“我本来就是个农民,回到土地中去创业,让我觉得踏实。”
和许多创业者一样,创业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09的初冬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覆盖了整个井陉山川大地,也差点浇灭了冀泽海的创业梦。“2021年11月11日,这一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一场大雪下的半米多深,把长势良好的核桃树树根以上全部冻死了,60多亩3000多棵核桃树全军覆没,当时我整个人真是欲哭无泪啊。”说到这些冀泽海神色黯淡陷入了沉思。
老冀说:“这场大雪卷走我大半辈子积蓄,我差一点就放弃了,但是想到不干就是失败,就咬牙挺了过来。”
天无绝人之路,重新振作起来的冀泽海请来了省里农科院的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冀泽海带领着30多名帮工截掉了全部核桃树的主干。冀泽海说“这核桃树只要根不死,截了主干,还能长出新苗来,而且比原来树苗生长速度还要快。这两年核桃的产量逐年增加,预计明年能达到2万斤。”
12年来,冀泽海克服重重困难,想办法筹措资金,先后投入340多万元,开山修路,垒土整地,架高压线,建扬水站,筑蓄水池,搞节水灌溉,完成封山育林1200亩,栽植核桃树3000棵、毛白杨等5000余棵,种植花生、红薯等50亩,养殖柴鸡1000多只,常年吸收当地村民30多人就业。
自己富不算富,让乡亲们富起来才是真的富。为此,冀泽海在2021年注册成立了井陉县神农核桃专业合作社。先后发展入社农民100多名,为了让社员们尽快掌握核桃树的管理技术,冀泽海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树木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手把手地教给社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雇佣技术人员的劳务支出。
同时他还帮助社员和乡亲们销售核桃10万多公斤、优质核桃接穗60多万条,辐射带动周边600多核桃种植户,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户均增收5000多元,间接创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据了解,这两年市场上核桃的价格一路走低,核桃变的越来越不好卖。冀泽海说:“现在种核桃的人越来越多,要想把核桃卖出新花样,就必须走产品深加工这条路。”下一步,冀泽海打算建一个深加工厂,将核桃加工成核桃油、核桃罐头,增加核桃的附加值,带领大家在这条创业道路上再走的远一些。
杨人苇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1993年外出打工,当过建筑工人、洗车工。2021年,他毅然回到家乡,走上了农村创业的道路。
杨人苇的选择并不是茫然的。近年来,为让荒山出效益,蓬安县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鼓励农民承包荒山,发展农业。听到这个消息后,杨人苇很高兴,老家石梁乡中元贯村大量土地无人耕种,是很好的创业资源。杨人苇决定承包荒山种树,一方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还能发家致富。
2021年春节,杨人苇怀揣梦想回到老家。承包荒山、治理土地、购买苗木、请人栽植……一年时间里,杨人苇承包荒山500亩,在山上栽植杨树、核桃树、桂花树、香椿树等4万余株。2021年,他成立了英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
创业过程中,该县林业局组织农技人员免费为杨人苇提供技术指导,帮他制订发展规划。
2021年9月,一篇名为《神奇之树扎根蓬安》的报道引起了杨人苇的关注。报道称,该县老科协技术人员试种辣木获得成功。经常爱看农业新闻的杨人苇很早之前就听说了被称为“神奇之树”的辣木。看过报道后,杨人苇兴奋不已。原以为辣木只适合生长在热带半干旱地区,没有想到辣木还能在蓬安试种成功。于是,杨人苇来到县林业局寻求帮助。得知他的想法后,该县林业局领导非常支持,专门为他购回了辣木种子,并安排农技人员进行跟踪服务。
作为刚刚引进的树种,该如何种?能否成功?杨人苇很茫然。在这个过程中,杨人苇特别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县林业局的农技人员王汪。
王汪介绍,辣木是该县刚刚引进的树种。虽然曾经试种成功,但还没有大规模种植过,种植经验的不足,只能靠慢慢试验。辣木种子买回来后,她把几千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