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石钟山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其人,理解其求实探究精神,体会作品创作的背景;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之美;
3、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借记游说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与苏轼生平、思想,学习其不轻信前人学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借记游说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走近苏东坡,跟随他姿态横生的笔触,去领悟游览名山大川引发的人生思考。这类富含生活哲理的思考和感悟,在苏轼的诗歌中也有表现,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生齐声背诵《题西林壁》,并引出有关文史知识:苏轼“两起三落,再三遭贬”的坎坷人生。以此调动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深刻理解课文的丰富哲理做铺垫。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读一篇苏轼的游记散文——《石钟山记》。(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豪级的作家,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苏轼其人。
1、苏轼简介:(阅读PPT资料)①基本资料: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苏东坡集》和《东坡乐府》传世。②文学成就:散文——“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诗歌——开宋代诗歌新风,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豪放词派创始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苏轼平生最讲究求实,早年他针对北宋危机的形势,上书仁宗皇帝,要求革新弊政。神宗时代,他认为熙宁新法有些激进,便站在保守派一边反对,等到哲宗亲政,旧党上台要彻底废除新法时,他却又“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而倒行逆施,竭力主张保留新法的合理内容。即使遭贬,也不“随时上下”,这种可贵的求实精神不仅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深入实地考察和因事阐发。《石钟山记》就是在深入调查后总结的事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关于石钟山(学生诵读PPT资料)湖口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为解决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谜底终于揭开了。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就更名扬中外了。
三、指导学生自读课文(一读)
1、提出要求:(1)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遇到疑问可同座交流、讨论。(2)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句内停顿。
2、教师范读课文。及时正音、指导句内停顿。下列句中的停顿必须注意:(1)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2)然/是说也(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4)舟回/至两山间
四、再读课文(二读)
1、提出要求:(1)结合“课文思路剖析”②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齐声朗读课文。讨论问题,检查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1)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谁在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时候,犯了臆断的错误?(李渤)(3)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嘲笑)(4)对郦道元是什么态度?(惋惜)
五、齐声朗读课文第二段,夜游石钟山,作者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1、绘形—— 如猛兽奇鬼
2、摹声—— 磔磔、咳且笑、噌吰
3、绘态—— 心动、大恐
作用: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烘托亲身探寻之不易,为下文抒发感慨、卒章显志蓄势。
六、再读课文,学生轻声或默读,讨论文章写作思路。
明线:游因——游历——游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抒发感想
七、学生讨论,总结文章写作特色
1、卒章显志的写法,因事说理;2、结构:议论—叙述、描写—议论(叙述、议论、描写相结合)
八、情感领悟、思想启迪分组讨论:
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体现了作者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敢于怀疑、勇于身体力行的精神,这与他一生中坚持自己的立场,不随便附和“革新派”和“保守派”的行为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不盲从不轻信、敢于探索、勇于追求的精神,对于涤荡当下人心浮躁、泡沫效应、文化快餐等社会现实,具有积极的意义。
九、引导学生引申、拓展,“敢于质疑”的写作素材:
哥白尼勇敢地提出“日心说”,布鲁诺捍卫哥白尼的学说。非典时期,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 氓》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1.2 离骚(节选)》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2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3.1 蜀道难》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3.2 蜀相》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4.1 望海潮》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4.2 扬州慢》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5.1 阿Q正传(节选)》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5.2 边城》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6.1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13.2 宇宙的边疆》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docx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及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及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及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导学案全套.docx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全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