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1062348.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部分 大木作一、概述: 主要结构部分、建筑形象的决定因素 概念:开间(面阔)、通面阔 汉以前 奇、偶间都有 汉以后 十一以下的奇数 三、五、七、九、十一 唐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 ;故宫:太和殿 位置与名字: 正中 宋称当心间 、清称明间 左右为次间;再外为尽间、梢间 九开间以上定名增加次间数 开间大小:早期 相等;晚期有区别 “步”:屋架的檩与檩(宋称榑)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步” “通进深” 按步架计二、主要构件 1、柱 总分: 内、外 部位分: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童柱、雷公柱、擎檐柱等 与其他构件结合方式:① 绑扎 ② 榫卯 断面:圆、方柱、八角柱、束竹、凹椤、人像柱、礎形式:莲瓣、覆盆。柱头:外来文化影响 梭柱出现 收杀 1.1 柱的用材之制 凡用柱之制,若殿阁即两材两栔至三材,若厅堂柱即径两材一栔;余屋,即径一材一栔至两材,若厅堂等屋内柱,皆随举势定其短长,以下檐柱为则(若副阶廊舍,下檐柱虽长,不越间之广)。1.2 柱径与柱高 演变 大→小(材料结构特性认识的发展) 东汉崖墓中: 1/2~1/5 (见教材第五版P30图1-33、P252图8-4、P253图8-5) 唐佛光寺大殿: 1/9(见教材第五版P146图5-1、5-2、5-3、5-4) 清代:① 北方1/10~1/11粗旷、稳重 ② 南方1/15左右(屋顶轻) 轻巧、秀丽1.3 生起(升起) 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逐渐升高,它规定当心间柱不升起,次间柱升二寸、以下各间依此递增。——使檐口形成和缓的曲线 五开间较当心间升四寸 七开间较当心间升六寸 十一开间较当心间升十寸 十三开间较当心间升一尺二寸 构造做法后讲1.4 侧脚 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在两山向内倾斜8‰,而角柱两个方向都有倾斜,此做法叫侧脚。若楼阁则楼层于侧脚上加侧脚,逐层仿此向内收分做法。(或柱脚移出一定尺寸,柱头不动。)(见《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马炳坚 P5图1-2) 至明、清已大多不用。(补:柱的拼合)(备注:为了加强建筑的稳定性,古建筑最外圈柱子的下脚通常向外移一定尺寸,使外檐柱子上端向内倾斜的做法“拜升”。因柱收分叫收溜,溜多少升多少)1.5 分槽(柱网) ① 都柱(秦、汉时期出现)平面中央——半穴居建筑遗风 ② 金厢斗底槽 唐佛光寺大殿 (见教材第五版P147图5-2) 内外两圈柱组成的象似回字的柱网形式③ 单槽 分两段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道教祠观+减柱重檐九脊 (见教材P126图4-27、28)④双槽 分三层 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 (见教材P113图4-4) 北京故宫太和殿 (见P278图9-1)⑤分心槽 门屋 等分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辽) (见教材P150图5-8)⑥满堂柱 大明宫麟德殿 (见教材P113图4-5)⑦移柱 减柱(宋、辽、金、元) 山西大同华严上寺大雄宝殿 移柱 减少内柱 内柱移位有利于室内空间利用 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 减柱+移柱 明清建筑中已不使用。原因:跨度大;梁架不规则;安全性差;施工复杂;彻上明造时,内部无规律,欠美观。 1.6 副阶周匝: 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的,《营造法式》称为“副阶周匝”隆重建筑中使用。早商时期出现2、枋 一般方形断面,大部分面阔方向,主要起稳定作用。(连接柱头或柱脚的水平构件) 2.1 额枋 简称额,也称檐枋 位置:柱头部分。面阔方向、水平 水平联系构件,承托斗栱和横向梁架 汉称之为“楣” ,上下两层叫“重楣”。 隋代以前,楣多放于柱头 隋唐降到柱头间。宋代上层叫“阑额”;下层叫“由额” 清代上层叫“大额枋”;下层叫“小额枋” 上下层之间的垫板叫由额垫板 使用于内柱间的叫内额 降至地面的叫地垘(门槛) 唐阑额断面:高﹕宽=2﹕1;角柱处出头 辽形制基本同唐,角柱处出头,并做垂直截割 宋、金阑额断面:高﹕宽=3﹕2 出锋 明清阑额断面:高﹕宽= 1﹕1 出锋或明清霸王拳样式 出锋:山岔头不带斗栱小式;霸王拳:带斗栱的大式 《中国古建筑木做营造技术》P173图4-24 2.2 平板枋(清)——宋(普拍枋) 在阑额和柱头上平面的一块板,承托斗栱的构件。 发现最早的普拍枋:西安兴教寺 玄奘塔 清:高2斗口;宽3斗口,外做海棠纹 早期不出头,后来出头,垂直切截割或刻海棠纹2.3 脊枋、金枋 正脊之下的枋为脊枋,在檐枋与脊枋之中沿屋面坡度逐层放置的枋一律叫金枋。2.4 承椽枋——用于重檐建筑中 P174图4-25 P189图8-12.5 关门枋——门庑建筑中 中柱间装门扇2.6 间枋——用于多层建筑中与梁结合承托楼板(主要指面阔方向)与承重梁交圈的构件。P169图4-222.7 花台枋——用支撑镏金斗栱后尾的花台栱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