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纤通信发展概述;早期的光通信
光纤通信主要部件的发展
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
国内外光纤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
;早期的光通信;早期的光通信-贝尔“光电话”;早期的光通信;在大气光通信受阻之后,人们将研究的重点转入到地面光波通信的实验,先后出现过反射波导和透镜波导等地面通信的实验。
;由于没有找到稳定可靠和低损耗的传输介质, 对光通信的研究曾一度走入了低潮。;早期的光通信
光纤通信主要部件的发展
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
国内外光纤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
;光纤的发明;高锟博士深入研究了光在石英玻璃纤维中的严重损耗问题。
发现这种玻璃纤维引起光损耗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过量的铬、铜、铁与锰等金属离子和其他杂质。
其次是拉制光纤时工艺技术造成了芯、包层分界面不均匀及其所引起的折射率不均匀。
他还发现一些玻璃纤维在红外光区的损耗较小。
指明通过“原材料的提纯制造出适合于长距离通信使用的低损耗光纤”这一发展方向。;高锟荣获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70年代,光纤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1973 年,美国贝尔(Bell)实验室的光纤损耗降低到2.5dB/km。1974 年降低到1.1dB/km。
1976 年,日本电报电话(NTT)公司将光纤损耗降低到0.47 dB/km(波长1.2μm)。
在以后的 10 年中,波长为1.55 μm的光纤损耗:
1979 年是0.20 dB/km,1984年是0.157 dB/km,1986 年是0.154 dB/km, 接近了光纤最低损耗的理论极限。
;1970 年代,光纤通信用光源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73 年,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7000小时。
1976年,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射波长为1.3 μm的铟镓砷磷(InGaAsP)激光器。
;1977 年,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10万小时。
1979年美国电报电话(ATT)公司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射波长为1.55 μm的连续振荡半导体激光器。
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动态单纵模激光器,如分布反馈激光器(DFB)。 ;由于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技术进步,使 1970 年代成为光纤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早期的光通信
光纤通信主要部件的发展
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
国内外光纤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光纤通信系统是以光纤为传输媒介,光波为载波的通信系统。主要由光发送机、光纤光缆、中继器和光接收机等组成。;光发送机;光接收机;中继器;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1976 年和 1978 年,日本先后进行了速率为34 Mb/s的突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以及速率为100 Mb/s??渐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的试验。
1983年敷设了纵贯日本南北的光缆长途干线。;随后,由美、日、 英、法发起的第一条横跨大西洋 TAT-8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8年建成。
第一条横跨太平洋 TPC-3/HAW-4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9年建成。从此,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建设得到了全面展开,促进了全球通信网的发展。
;1996年,单波长系统的速率已达10G/S (OC-192)以上,继续提高速率很困难。
光孤子通信,孤子是一种不弥散的脉冲,是光纤非线性效应与色度色散相抵消的产物。采用光放大器,10Gb/s的孤子信号实验传输距离达到12200km。
相干光通信。80年代研究很多,但技术难度很高,无法实用。;波分复用(WDM)技术;密集波分复用系统(DWDM)的发展;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基本原理;波段划分;密集波分复用系统试验;;;35;第一波, 1996-2001年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大发展。传输距离虽不长,一条光纤中的复用波长却越来越多,以2001年日本NEC公司的10.92Tbps系统,复用273个波长, 波长间隔0.4ns, 每波长 40Gb/s,使用S, C, L三个波段为高峰。
第二波,2002年-2005年
超长距离光纤技术大发展。在波长不多的系统中试验各种延长中继段和系统总长度的技术。以美国Tyco公司的11,000~ 13,100km太平洋海底光缆系统为代表。使用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喇曼放大器(RFA)及其结合,利用光DPSK和光QPSK来提高带宽效率。;第三波,2006年-现在
频带高效的光调制解调技术大发展。包括DQPSK(差分四相键控、RZ- DQPSK(归零差分四相键控)、CZRZ- DQPSK(载波抑制归零差分四 相键控)、RZ-8PSK(归零八相键控)、RZ-8QAM(归零八电平正交振幅键控), 最后发展到OFDM-8QAM、OFDM-16QAM 、OFDM-64QAM(正交频分子载波上的 8QAM、16QAM 、64QAM)。
总之射频数字调制解调体制中的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