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出发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编发了署名为“潘晓”的一封读者来信,随即引发了一场长达半年、覆盖全国的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参加讨论的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此凸显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分歧与混乱,成为改革开放之初亟待解决的问题。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倡议宛如一股春风,迅速吹遍了全国,“五讲四美”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了。随着“五讲四美”深入人心,其内容也在不断充实。到了1983年初,“五讲四美”又增加了“三热爱”,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从而使其价值指向更加明确。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向一切苦难低头!”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张海迪,是“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之一。她虽然高位截瘫,但发愤自学,掌握了多门外语,翻译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她强忍病痛,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并用自学的针灸技术在农村和县城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做了许多健康人都难以做到的事。
“世上既有苦水,也有美酒,就看你怎样去追求。只要你能昂起头,苦水也能化美酒。”张海迪的这首小诗,拨动了那个时代每一个准备向“四化”进军的人的心弦,其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让“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业的人们,都从海迪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五讲四美三热爱”给每个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谱写了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彩篇章。正如著名作家叶匡政所说,“五讲四美三热爱”不只是旧日时光中的一个名词。这个名词铭刻了一个时代鲜明的印痕,也携带着人们对于岁月流逝、万物复苏的记忆……它给了心灵以空间,它给了美以空间,它也表达了人们对秩序、文明、道德的渴望。
用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018年2月12日,临近春节,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汶川映秀镇的土地。看到这块曾经被特大地震灾害吞噬的土地再次焕发新颜与生机,总书记感慨地说:“我很牵挂这个地方,十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
短短10年时间,灾区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砥砺奋进,创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奇迹。奇迹的发生离不开全国人民给予的巨大物资援助,更离不开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迸发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
精神变物质的辩证法,同样体现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为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问题,提出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序开展,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广泛传播,道德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2001年7月13日,中国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申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全世界作了一次空前的演示。一位需要靠轮椅和拐杖行走的女青年,在个人网站上发出了《致全国网民的倡议书》:点击你的鼠标敲动您的键盘,让我们一起期待奥运会的圣火在北京点燃。仅仅一个月时间,签名达到1028060人。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在对北京的评估结论中说,北京在各申办城市中“享有最高程度的民众支持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复兴需要精神引领,大国崛起需要文化支撑。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在吸收各界相关讨论成果的基础上,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