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简短幽默故事.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人励志简短幽默故事 那些关于名人的励志简短的幽默故事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的同时感悟出很多人生道理,那么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次,刘半农欲编一本“骂人专集”,便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公开征集各地骂人方言。 语言学家赵元任看到这则启事后,一时兴起跑到刘半农那里,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方言把刘半农骂了个“狗血淋头”。随后,周作人也来了,用绍兴土话对刘半农一顿大骂,尔后扬长而去。 几日后,刘半农去教室上课,又被广东、广西和湖北籍的学生用土话骂了一番。每每挨骂,刘半农总是连声说:“好!好!谢谢!”事后,又总是自怨自艾地叹道:“我这真是自作自受,都是‘粗话启事’惹的祸。” 1930年5月,老舍辞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职务后返北京。就在这个月底,《学生画报》记者陈逸飞代表当时很有影响的文艺团体“笑社”造访老舍,欲请老舍做“笑王”,以资号召。他没有见到人,于是留下一信。 翌日,陈逸飞便接到老舍的“辞王启”:“您封我为‘笑王’,真是不敢当!依中国逻辑:王必有妃,王必有府,王必有八人大轿,而我无妃无府无轿,其‘不王’也明矣。” “顷阅报载,见某报主办1941年电影皇后选举揭晓广告内,附列贱名。顾璇性情淡泊,不尚荣利,平日除为公司摄片外,业余唯以读书消遣,对于外界情形极少接触。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敬希亮鉴。此启。” 这是周璇于1942年在报刊上所登的启事,目的是为了拒绝接受《上海日报》评出的1941年度“电影皇后”殊荣。启事写得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白互用,格调与做派都胜人一筹。 端木蕻良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上世纪40年代他在桂林居住时,一心孜孜于文学创作,可是每天的访客很多。为不影响创作,他作诗一首贴在居室门外:“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又欲到西厢。” 乍看此诗似在倾诉儿女情长,其实是用含蓄的修辞手法写成的“杜门谢客”诗,幽默婉转地把不便明说的意思,暗示给造访者。来拜访的多是文人,看罢此诗便心领神会、毫不怪怨,自觉却步折身而返。 莫言每次从外地坐飞机回京,都想到女儿家去看看。 女儿的房子离机场很近,有时他明明应该到她那边去,他却不去,而是回到自己在市中心的房子,就是因为他怕出租车司机会嫌路途短不高兴,排了半天队拉这么一个挣不了多少钱的短活儿,会甩脸色给他看。他这一路就会很痛苦。所以,有两次必须去女儿家的时候,他就预先准备好一盒中华烟,上车以后就把中华烟先给司机,说:“师傅先给你一盒烟抽,绝对不是假的。”然后再跟他说去哪里。司机当然很高兴,他一算,一盒“中华烟”60元钱,他没赔,所以一路跟莫言有说有笑。 所有和莫言有过交往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无论对谁都低调、谦恭、谨慎,甚至显得有点“软弱”。然而,莫言的这种软弱,恰恰展现了一种人性的美好——对每一个人都心怀体恤和敬重,哪怕他只是一个出租车司机。 著名财经记者何飞鹏曾有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就是在3个月之内,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记者,变成一个对所有财经政策、商场动态、产业知识都了如指掌的老记者。 1978年,中国台湾的《工商时报》创刊,何飞鹏成为新记者,没有任何经验。当时,竞争对手《经济日报》已创刊10多年。在采访过程中,受访对象三言两语,《经济日报》的记者已了然于心,何飞鹏却因为知识缺乏,经常抓瞎,痛苦不堪。面对这种情况,他想出一种最笨的方法,就是每天把《经济日报》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不只是内容,还包括广告。这是一个无聊、无趣、痛苦的过程。报纸上印着大量的人名、公司名、产业名、产品名,再加上数字、专业知识、专有名词……第一个星期,他看懂不到一半。怎么办?看三遍,先背下来再说。 这个极笨的方法,效果却极佳。过了一个月,何飞鹏大致把当时商界主要的人名、公司名、产业名都弄清楚了,也大致掌握了当时正在发生的焦点事件。等到《工商时报》正式创刊时,他所了解的经济基本知识和社会动态,与《经济日报》的老记者已不分上下。他只用3个月追赶老记者10年工作经验的方法,就是勤奋工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