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重金属环境毒理学.pptx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十 章重 金 属 环 境 毒 理 学 纲要概述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与代谢几种常见重金属的毒理作用修改说明1.对所有段落进行了首行缩进。2.P13增加了不同价态的重金属的毒害作用3.P19增加了粉尘铅的危害4.P20增加了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5.P51增加了关于镉大米的内容第一节 概 述 金属是指比重在4.0以上约60种金属元素或比重在5.0以上的45种金属元素。由于砷和硒的毒性和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也列入重金属范围内。一、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金属元素是地壳岩石中的天然组成成分。 对环境造成严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的生产活动。 采矿、冶炼、使用重金属的工业生产过程、施用农药(包括Pb、Hg、Cd、As等),通过废水、废气、废渣将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排放入环境,造成重金属污染。二、重金属与人体的关系 各种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正常含量均小于人体体重的0.01%,属于微量元素。 有的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有的是非必需的,比如汞、铅、镉等。 环境元素与生物元素不断交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当环境污染使局部地区的重金属元素浓度过高时,人体从环境中摄入的某些金属元素的量会超过人体所适应的变动范围,这时就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危害,引起疾病,发生金属中毒,甚至死亡。 对于非必需的重金属,如汞、镉、铅等,由于它们在环境中含量很低,在生命起源和生物演化早期阶段未被选择利用,生物体对它们的适应能力更差。 当它们污染环境并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汞、镉、铅、铬、砷等是当前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点。第二节 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与代谢 环境中的重金属可发生迁移、浓集与转化。 重金属主要通过水介质在环境中迁移转运,也可以通过复杂的食物链(网)进行转移。 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界迁移转运,不仅可从食物链的一级转到另一级,而且在此转运过程中还有逐级浓集放大的作用。一、重金属的生物迁移 由于食物链的关系,当重金属被生物吸收入体内而有蓄积时(即吸收量排泄量),金属在生物的逐级传递过程中便逐渐浓集放大。 日本对水俣病病因研究发现: 海水中含汞量约为0.0001mg/L, 浮游生物体内汞含量为0.001~0.002mg/L (为海水的10~20倍), 吸食浮蝣生物的小鱼体内汞含量为0.2~0.5mg/L (为浮游生物的200~500倍), 吞食小鱼的大鱼体内汞含量为1~1.5mg/L(为小鱼的5~25倍)。 通过上述食物链的生物浓集,使大鱼体内汞含量为海水(起始点)的1万~5万倍。 重金属浓集放大的倍数取决于重金属、生物与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食物链中处于起始点位置的是食物生产者,其在重金属浓集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水生藻类和陆生植物,重金属可在体内蓄积。 由此可见,环境中浓度很低的重金属,经过食物链的逐级转移浓集,以“植物→动物(肉、内脏、蛋、乳等) →人”的方式进入人体,大大提高了人对重金属的接触量,从而增加了有毒金属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性。二、重金属的转化 环境中的重金属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化学形态可发生转化,从而影响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转归、毒性大小与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例如在水环境中的重金属,被生物吸收后可在体内发生甲基化作用,无机汞可转化为毒性较高的甲基汞。 目前已经确定在环境中可以生物甲基化的重金属有汞、铅、砷等,其中对无机汞的甲基化研究较多。 不同价态的重金属的毒害作用Pb醋酸铅 氯化铅Hg Hg2Cl2 HgS HgCl 甲基汞 Cd一般只有二价一种价态As As~(+3) 二甲基砷 As~(+5)Cr Cr Cr~(+2) Cr~(+3) Cr~(+6)三、重金属的吸收、分布 (一)吸收 环境中的重金属一般是通过被其污染的食物、饮水、空气及职业性接触,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其次经呼吸道吸收,经皮肤吸收较少。1.经消化道吸收 在食物中以离子状态存在的重金属,处于溶解状态,可直接被消化道吸收。 有些重金属结合在食物的有机成分上,有的与食物中的有机物形成复合物,这些重金属在食物有机成分的消化过程中被释放出来,转化成为可溶性物质,被消化道吸收。 小肠中段是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吸收部位。 影响消化道吸收金属盐类的因素如下:?(1)胃肠道内的pH 重金属元素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可从食物成分中解离出来,呈离子状态,再在胃内与配体(如氨基酸等)形成复合物后进入小肠被吸收,其吸收率不受肠内碱性环境的干扰; 绝大部分金属离子在胃液内未形成复合物,进入小肠后在碱性环境中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则不易被吸收。 因此,绝大部分摄入的金属盐类被排出体外。 ? (2) 年龄的影响 乳儿期肠粘膜未成熟,其胞饮作用大于成人,因而对一些金属如Pb、Cd、Fe、Co等的吸收率较高。? (3) 膳食成分 食物中的磷酸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