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录片创作;CONTENTS;国际获奖纪录片的创作;第一章 《最后的山神》;一、作品简介和获奖评语
片名:最后的山神(The Last Mountain God )
片长:40分钟
导演:孙曾田
制作单位:中国中央电视台
完成日期:1993年9月
获奖情况:
1993年获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亚广联ABU)大奖(The Best Documenta-ry Film Award by the Asia-Pacific Broadcasting Union)·
1995年获第9届“帕尔努”影视人类学电影节特别纪录片奖(Award of the 9thParnu International Visual Anthropology Festival);获奖评语:
《最后的山神》1993年获本年度“亚广联”电视大奖。在领奖大会上,评委会主席罗伯特·保尔德贝尔先生宣读的评语(译文):“评委们高度赞赏《最后的山神》自始至终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游猎民族的内心世界。这个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更迭而改变着,本片选取这个常见的主题描绘了新的生活。”
作品简介: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记述一个鄂伦春族老猎人——萨满孟金福及他的家人的真实生活和精神信仰。主人公孟金福定居后仍眷恋着山林,认为山神是主管山林狩猎的神灵,他每到一片山林都要雕刻一座神像。本片描写了鄂伦春人的山林生活和心灵世界,展示了鄂伦春族古老的山林狩猎文化和纯美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反映了新一代鄂伦春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鄂伦春人追求新的文明生活,本片的大背景是鄂伦春人定居后,由传统山林生活走向现代生活之间这段意味深;二、创作的动机与选题
1、选题——遵从心灵
2、采访——寻找心灵的具象
;三、导演阐述与初稿大纲
导演阐述:
鄂伦春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鄂伦春”意为山岭上的人。如今他们已离开山林定居40年,定居是其民族发展史上的转折点,生产、生活方式与过去截然不同。这是一种“人为的”跨越,使其民族文化产生了没有过渡的转折,一种断裂,一种失落。以定居前后出生为界,新、旧两代人生活方式截然不同。新一代的鄂伦春人向往现代生活,而老一代人则仍然习惯并留恋着山林里的游牧生活。鄂伦春这个古老的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文化正面临一种“断裂失落”——随着老一代人的死去而失落。就???会发展而言,这是历史的必然;就一个民族文化而言,这是一个悲剧性的失落。如西天落日,虽有几分辉煌,更多的是无奈的悲凉和苍茫。本片将纪录下这种断裂与失落,而且是最后的一线余晖,最后的一声绝唱。本片以一个老鄂伦春猎人孟金福的冬猎为主要拍摄内容,表现他所代表的鄂伦春传统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历史、价值观念,对现代与未来的看法。在表现方式上,本片强调尽量朴素、自然、真实,贴近人物,用纪实的方式把原样纪录下来。本片基调应苍凉、凝重、无奈。;初稿大纲
引子
苍莽莽兴安岭,一声枪响,鄂伦春猎人狩猎。母子话别。
(一)山岭上的人已成了山下的人
以春节为契机,表现定居生活。1.老一辈回忆当年定居的情景,表达对定居的态度。2.新一代对游猎生活的认识。3.全族过去宗教——萨满教的萨满仅存一人——孟金福。
(二)最后的萨满
表现萨满教这一原始宗教。它以万物有灵为基础,是其民族原始的生产方式与文化对自然与人的认识的反映。萨满教是这个民族的思想、文化、生产力、生活方式的集中表现。1.孟金福与老母。2.孟金福对神的态度,用细节表现孟金福信“万物有灵”。3.鄂伦春族的青年对神的态度则是相信无神论。4.猎前占卜;猎后敬山神、火神、太阳神。
(三)离不开山岭的人
表现定居之前成人的一代——今天六七十岁的人。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对山林的思想感情已融在血液中,无法割断。他们属于民族的过去,如果他们故去,这个民族便只有现在,没有过去了。1.孟金福冬猎。交代狩猎的环境——大兴安岭林海雪原。纪录狩猎的方法、技巧。注重细节的拍摄﹐比如如何驾驭猎马、猎犬,使用猎枪﹑猎刀。表现他对这些工具、方法的感情。纪录狩猎的过程(猎马、桦皮船)。2.过去的狩猎(资料镜头)。3.表现新老两代人狩猎目的的不同:老一辈对过去生活的怀恋;新一代以狩猎为娱乐——狩猎失去了解决衣食的意义。;第一章 《最后的山神》;四、拍摄散记
1、拍摄——记录心灵的真实
2、拍摄中的技术细节;五、剪辑台上的思考
1、剪辑——真实性与故事性的有机结合
2、剪辑中的细节:
《最后的山神》拥有一个充满细节的开头,它和当时流行的一般概括性的背景介绍相区别。事实上,这个开头是在粗剪完成后加上去的。粗剪完之后,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悬念式的东西,把鄂伦春人对山神的感情浓缩其中。同时,也设立一个悬念性的东西吸引观众向下看。于是,我选择了敬山神的情景作为开头,这样一来影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