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城实验中学人教版(九下)语文课件 21课《曹刿论战》课件2.ppt

山东省泰安市新城实验中学人教版(九下)语文课件 21课《曹刿论战》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论 请见 取信于民 参战 再论 战--勇气--彼竭我盈--克 大国-难测-辙乱旗靡-逐 抓住战机 对 话( 论 ) 远谋 小惠未徧 民弗从 小信未孚 神弗福 以情察狱 忠之属 公将鼓之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公将逐之 未可 “视”“望” 可矣 战前 战中 战后 讨论 1、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是什么? 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何以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3.“忠之属也”指的是哪一类事情?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战略思想?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 4、根据第一段课文说说庄公和曹刿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力量 目光短浅,勇于纳谏 讨论:第二段 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讨论:第三段 1、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取信于民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战争胜利的因素 战略因素: 战术因素: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成语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研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 1.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 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 取信于民 × × √ 作战的先决条件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分别体现在哪里? 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三﹑取胜而不知胜因; 鄙 1.取信于民 2.临阵从容指挥若定 3.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远谋 一、本文线索 事件发展: 战前——战中——战后 曹刿活动 : 请见——参战——论战 文章内容理解 二、鲁国取胜的原因 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军事上:正确的指挥和 灵活的战略战术。 文章内容理解 三、详略安排原因 战前论战(详写) 从战克敌(略写) 战后论战(详写) 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内容理解 四、人物形象分析 以国事为重,深谋远虑,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上平庸,不懂军事, 但善于纳谏,能用贤。 写作手法: 对比 衬托 曹刿: 庄公: 鲁庄公 施行小惠、祈求神灵——政治无能 急于求战、急于攻击——军事无知 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 虚心听取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礼贤下士、 任人唯贤 战后问刿、胜而不喜——为求真知, 不耻下问 鄙 他们的性格 乡人 肉食者 齐师 不关心国家大事,认为应当由掌权者处理,与己无关。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鄙 代表人物鲁庄公 骄傲轻敌 不讲战略战术 齐人鼓之 齐人三鼓 归纳 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详察敌情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1、主题 2、写作特点 1、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

文档评论(0)

恋慕如斯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6120125000023
认证主体深圳市龙华区玄龙信息网络服务中心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40300MA5GUQET1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