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扩散.ppt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污染扩散及浓度估算模式第一节 大气污染扩散过程 边界层大气是由大小不同的湍涡构成的,每个湍涡都有一定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一个大湍涡包含着很多较小的湍涡,而较小的湍涡又包含着很多更小的湍涡。这样湍涡套着湍涡构成了大气的湍流运动。 大气中几乎时时处处存在着各种尺度的湍流运动。在近地面气流直接受下垫面的影响,湍流运动尤为剧烈,因此造成气体各部分之间的强烈混合。此时只要在流场中存在或出现某种属性(如动量(风速)、热量(温度)、水汽(湿度)等)的不均匀,就会因气体的湍流混合和交换作用将这种属性从它的高值区向低值区传输进行再分配。这种湍流混合和交换的结果造成污染物质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输送,使它们逐渐被分散、稀释,我们称这样的过程为大气污染扩散过程。下面图(4-1)表示一个烟团在大小不同的湍涡中的扩散情况。(a)表示烟团处于比它尺度小的湍涡之中,烟团一方面随风向下风方向飘动,同时由于湍涡的搅拌边缘不断与周围空气混合,缓慢的膨胀,同时烟团浓度不断地降低。(b)表示一个比烟团大的湍涡对扩散的作用,这时烟团主要被湍涡运动所挟带,本身增长不大。 (c)表示尺度与烟团大小相仿的湍流作用。这时,烟团被湍涡拉开撕裂而变形。这是一种比较快的扩散过程。一个烟团在大小不同的湍涡中的扩散情况。 从应用角度研究大气污染扩散,就是找出不同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搬运规律,以求最大限度地减低空气污染的程度。利用这些规律可以解决下述一些问题: ①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对工艺设施的设计和布局提出合理建议,预防可能造成的污染; ②根据大气质量标准和当地大气的扩散能力,提出排放标准(排放量和排放高度); ③进行污染气象条件的预报(污染潜势预报),防止可能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 第二节 连续点源高斯扩散模式 空气污染的形成和危害程度是以空气污染物的作用于受污染体的浓度和时间决定的。因此,尽管具体的空气污染问题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都必须解决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要正确推断各种条件下污染浓度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高斯扩散模式一个连续点源小尺度(10km)扩散模式——高斯扩散模式。 高斯扩散模式是在假设污染物的浓度为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导出的。通过大量的小尺度扩散试验,特别是在平原和比较平坦地区的试验表明,污染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其浓度分布基本接近正态分布。 由湍流扩散梯度输送理论建立起来的扩散方程,在扩散系数为常数假定下,也可得到污染物浓度为正态分布形式的解。 由湍流研究的统计理论出发,在平稳和均匀湍流的假定下,也可以证明扩散粒子位移的概念服从正态分布。—、无界条件下的高斯模式假如排放源处于一个无界的、流场均匀的空间。这时我们以源为坐标原点,取x轴指向平均风速方向,以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为垂直向(即z轴),则y向称为横向。图(4—2)是连续高架点源无界(a)与有界(b)坐标示意图。—、无界条件下的高斯模式 在烟流横向和垂直向浓度为正态分布条件下,其空间分布可写成:式中C(x,y,z)表示在空间某点(x,y,z)某一时段的平均浓度,A(x)表示烟流中心轴线浓度。当y=Z=O时,则有下式: C(x,0,0)= A(x)式中σy和σz分别表示此段时间内横向和垂直向浓度分布的标准差,即这两个方向的扩散参数。扩散参数是估算污染浓度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在任意一个与x轴垂直的烟流截面上取一个小面元dydz,单位时间通过小面元的污染物质为CUdydz,根据连续性原理,单位时间通过整个截面的污染物应该等于源的排放量,即源强Q:将(4.1)式代入(4.2)式并进行积分有:其中U是常数,A=A(x)与y、Z无关,最后可得到:把(4.3)代回到(4.1)则可得到无界空间连续高架点源的高斯扩散公式:二、有界条件下的高斯模式设源高为H,以源所在地面的投影作为坐标原点,x轴仍指向平均风速方向(如图(4-2)b图所示)。这时空间某一点P(x,y,z)的浓度可看成是两部分浓度的叠加:一部分相当于无界时P点具有的浓度,另一部分是由于地面反射作用增加的浓度。这相当于不存在地面时位置在(0,0,H)的实源在P点造成的浓度以及因地面反射造成的相当于位置在(0,0,—H)的“虚源”在P点造成的浓度之和,如图(4-3)所示。实源的贡献是:实源的贡献是: 虚源的贡献是: 所以P(x,y,z)点的浓度为:式中C(x,y,Z,H)为有效源高H的源在点P(x,y,z)处造成的浓度(mg/m3),Q为源强(mg/s),U为源高处平均风速(m/s), σy ,σz分别为横向、垂直向扩散参数(m)。 公式(4.5)是估算高架点源浓度分布常用的基本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模式中的H是指有效源高,有关有效源高的问题将在下面进行专门讨论。式中平均风速是指烟云扩散范围内的平均风速,通常可简单地取排放面高度处的风速。三、几个常用的大气扩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