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法权运行改革下的合议庭负责制的构建—合议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的制....docVIP

论司法权运行改革下的合议庭负责制的构建—合议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的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司法权运行改革下的合议庭负责制的构建—合议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的制... 论司法权运行改革下的合议庭负责制的构建—合议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的制度构建 摘要:在当今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合议制进行改革是必然的趋势。合议制是民主政治在司法领域的延伸,合议制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其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在长期的司法实践,合议制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因此需要探索解决合议制问题的路径,保证合议制功能的发挥,实现法治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合议制、弊端、成因、负责制构建 合议制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审判制度,是民主政治在司法领域的延伸,它满足了社会公众及诉讼当事人对司法认知及判断的一般要求,亦有利于避免审判组织运行中出现的人为武断和智虑上的缺失[1]。但受到司法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合议制一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21-2021)》将“健全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以及“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明确为当前法院改革的重点。理清合议庭负责制的优势,找寻当下合议庭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弊端,进一步探究合议庭负责制构建的现实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合议庭制的实践弊端 如前所述,合议制度设计具有多人参与、平等参与、共同决策和独立审判四大特征。然而,司法实践中合议庭运行机制所暴露出来的缺陷和弊端,恰恰就表现在对这四个主要特征的否定上。以承办人为中心的合议庭运行安排,且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导致合议制度的瘤疾一个人责任感降低得以充分发挥,且阻碍了合议庭其他成员的参与热情;合议庭成员事实上不平等一包括信息掌握和成员地位,难以确保合议制度的有效运作合议庭由发扬集体智慧演变为共同规避职业风险,审判者弃权;由于庭长、院长对合议庭存在广泛的干预,合议制度的实际运行背离独立审判原则。 (一)合议滞于表面 合议庭作为我国常态的审判组织形式,理论上要求每一个合议庭成员都必须自始至终地参与对案件的审判,中途不得无故退出或更换,在审理案件时如实地、充分地陈述对案件的裁判意见,通过多种意见的互相碰撞、互相吸收,实现集思广益、抑制司法偏见等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在审判实践中一直存在着名为合议庭审判、实为单个法官独自办案、三人署名的习惯做法,使得我国的合议制流于形式,其目的也就在于完成审判组织形式上的合法性而已。 陪审员“陪而不审”,在司法实践中,法院经常吸收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判。由于配套制度缺乏,普通民众担任陪审员积极性不高,成为陪审员后,对案件处理不具有实质性影响,只是充当“橡皮图章”和“表决机器”。陪审员的地位具有依附性和从属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在合议案件时提出相关意见,实际上还是法官一人的“独角戏”。 法官合议庭“形合实独”,即使由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也经常出现“形合实独”的现象。现行合议制度广泛采用“案件承办人”为核心制度,使得合议机制简单化,难以多角度多方面审视案件,其他审判法官往往习惯以承办人对案件审理意见作为主导,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意见,自己的意见难以充分陈述,有时也因自己案件数量大、压力大产生审案惰性,忽视了合议庭成员必须对案件作出评议的法定职责。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合议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承办人独立评断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合议的形式外壳而已[2]。 (二)评议流于形式 司法实践中,承办人包揽了绝大部分实质性的审理活动,直接导致了承办人与合议庭其他成员之间关于案件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承办人对案件信息掌握相对充分和全面,其他成员则不充分、不全面,主要来源于承办人的介绍,具有“间接性”的特征。信息来源情况的差异构成了合议庭其他成员的“信息失灵”,进一步导致合议庭成员在案件评议阶段围绕承办人的处理意见进行简单表态,让其展开充分的说理论证几乎是不可能的,合议庭评议案件往往流于形式。第一,评议过程片面化。案件评议只围绕承办人的案件结论展开,并没有深入讨论案情,只是围绕一些关键证据、主要事实和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简单讨论。第二,案件评议形式不正式,评议过程由承办人一人主导。 (三)主动规避风险 合议制度设立初衷要求合议庭审理案件事项的集体负责,在运作中鼓励审判人员做出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意见越多,争辩越多,案件事实情况就越能弄清楚。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合议庭成员出于逃避审判风险和法官的自利性的考虑,主动放弃法律规定的职责,找寻所谓“避风港”等严重问题。如果其中一位法官对案件审理投入较多且对处理结果有着强烈而鲜明的观点,其他合议庭成员对此案不是很感兴趣,就可能会顺从投票赞同那位固执己见的同事。在这种顺从投票的博弈中,司法者之间还会形成一定的预期,即相互捧场,你支持

文档评论(0)

191****005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