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一、成都概况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腹地,是四川省的省会,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辖9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 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4市(都江堰 、彭州、邛崃、崇州)、6县(金堂、双 流、郫县、 大邑、蒲江、新津),全市户籍人口1139万人,常住人口1404万人。 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土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是西南科教、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 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文化遗存丰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成都)二”。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就是成都。杜甫的著名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生动地描绘了成都当时作为长江上游重镇和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商贾如云、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502.6亿元,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50亿元,增长2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7.5亿元,同口径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9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7010元,增长8.2%。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增长1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6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分别增长11.7%、15.1%。 定位与趋势:成都城镇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经 济 发 展 后工业 工业 农业 0 30% 51.8 % 65% 70%城镇化率成都 3成都 2成都 1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比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美元)城镇化率(%)高收入国家24,93075中上等收入国家4,26073中中等收入国家2,39060中下等收入国家1,67056低收入国家43028成都 四川省城镇化率2007年约为35.6%,不仅比发达兄弟省市落后,而且在西部也居于中下水平。有关方面提出了全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达38%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的目标。(一)综合竞争力亟待提高 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上,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经济增长动力单一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较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突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小。二、成都面临的挑战成都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消费47%,投资51%,净出口2%) 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突出,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四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工业发展缺乏重大产业化项目、核心技术和核心人才支撑,产业关联度不强,产业链条不长,产业集中度不高。(二)空间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加剧 成都经济社会将继续快速发展,对土地等空间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环境容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加之城乡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保护环境的呼声不断加大,环境准入政策更加严格,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突出。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努力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优化结构,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中必须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三)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大 成都面临新增劳动力、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巨大就业压力。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就业弹性系数逐步减小,结构性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城乡结构调整、社会转型和收入分配等伴生的各类矛盾可能增多。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还有待完善,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难度加大。(四)“三农”问题仍是难点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传统农业比重大,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如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仍是成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三、成都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发展不足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成都面临的主要矛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事关成都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破解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解决“三农”顽症、形成城乡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有效途径,对加快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