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2、熟读成诵,在自主、合作、探究中 理解课文。
3、理解“人和”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梳理把握文意。
2、理解作者的观点,及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人和”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重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记得有首歌曲是这样唱的:“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你在歌词中读出了什么道理?(生: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得民心”便人心所向,上下团结,也就是“人和”。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就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思想。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问: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什么内容,换言之,你知道中考文言文会考察哪几大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解词:重点实词 典型虚词
2、翻译句子(重点句)
3、文章的理解分析(课文主旨、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
4、默写名句
那么,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本课应该制定怎样的学习目标呢?学生回答,并出示目标。
三、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课件展示)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传世。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它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孟子的名言和故事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课件展示)孟子语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仁则荣,不仁则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 孟母三迁 买肉啖子 孟母断机杼 始作俑者
2、交代写作背景: (课件展示)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四、走进课文
听课文朗读,并提出要求: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注意朗读的节奏。3、初步理解课文。
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学习:
1、(1)自由朗读。(读音、节奏、重音、停顿)(2)小组内选择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展示你们的朗读。(3)思考:本文的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梳理文意:
要求: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2、标出并提出你所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
学生提出疑惑,现有学生帮助解答,如果解决不了,由老师帮助解决
六、合作探究:
1、思考:
(1)“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
“道”即指仁政。
“得道”就是施行仁政。
施行仁政则“多助”,
“多助”则“天下顺之”,
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2)、本文作者在哪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和”的重要?
战争需要“人和” 治国需要“人和”
2、小组讨论:
(1)文章第4、5句话分别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双重否定、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极言守城一方地利条件的优越。
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依靠“人和”
(2)文章最后四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作用?
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深化文章主旨---“人和”
七、拓展训练:
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人和”的事例,感受“人和”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学生代表回答教师补充)
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群众路线走得好,小米步枪胜大炮。
汶川地震---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钓鱼岛事件--- 集聚中国心,共讨日本侵
美国扬言要称霸世界---中国顺世界民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八、当堂训练:背诵课文
九、布置作业
1.古今异义。郭 七里之郭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池 池非不深也
去 委而去之
亲戚 亲戚畔之
委 委而去之
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通假字。
亲戚畔之。
3.虚词。 亲戚畔之 泉香而酒洌。
三里之城。 夫环而攻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地理_非洲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物理_20.1磁现象磁场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物理_20.1磁现象磁场优课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物理_《磁生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化学_复习酸和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复习酸和碱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道德与法治_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法律监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道德与法治_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法律监督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化学_金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金属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数学_11.4多项式乘多项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11.4多项式乘多项式(第二课时)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历史_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历史_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历史_昔日的辉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历史_昔日的辉煌教学课件设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