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
【篇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江西省宁师中学:温征林 邮编:342800 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并背诵诗歌。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 写法,学习怀古诗的特点 学习方法: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三国演义主题曲)设计目的:让同学感知豪放的力气 自古文人,每逢名山盛景,必感概万千,如孔子登泰山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感叹,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留下很多千古绝唱。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东坡面对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不禁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关于苏轼: 1、诗:苏黄。与黄庭坚并称 词:苏辛。与辛弃疾并称 散文:欧苏。与欧阳修并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苏黄米蔡。列宋四 家之首。 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2、豪放风格: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充分激扬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不拘格律,崇尚直率。 三、诵读词作:(设计目的:从读中感知的情感及语言) 1、同学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有气概) 2、听录音朗读,留意语调、停顿以及生字。 3、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豪放、有气概、雄壮 同学独自读、同学齐读。 四、研读课文,同学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意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明确:大江:浩荡 , 赤壁:险要 , 乱石:险峭,波涛:汹涌,浪花:如雪 意境:雄奇壮阔 气概磅礴 名字:赤壁江山图 2、 怎样观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认真体会豪放派诗歌的特点。 明确:陡立的山崖散乱的直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的搏击着江岸。一面无际的江面涌起千万堆奔腾万丈的浪花,具有惊天动地之势,接受比方、拟人、夸张的手法,“穿”字写出了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字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字写出了波涛力气之浩大,呈现了一幅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江面图。 五、合作学习 1、面对壮丽的赤壁江山,生发了哪些感慨?抒发了哪些情感?? 明确:“淘尽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感情:对壮丽江山的赞美之情,对自己有负江 山的愧疚之情,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对千古英雄的仰慕之情,对江山照旧英雄不再的惋惜之情。 2、 争辩:为什么单单怀周瑜?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感? 周瑜:雄姿英发、东吴都督、功名显赫、美好美满。苏轼: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功业无成、屡遭不幸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抒发什么感情? 明确:抒发对周瑜生逢其时的仰慕之情,抒发对看淡人生、寄情山水的乐观之情,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对人生短暂无常,功名得失易变的潇洒之情,对自己多愁善感徒增白发的微讽之情。 3.为什么有如此感概?(设计目的:介绍背景,知人论世) 明确: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躲避现实、怀才不遇的心情,但在祖国宏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无法掩盖。然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借古抒怀,写下了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设计目的:拓展同学思维,培育辩证思维) 明确: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巡游赤壁美景,如画江山,确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到底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殊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殊潇洒,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