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一、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一) 古诗词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
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 ?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
南。
4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 ?李白《将进酒》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 此句诗中的 “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
“海”是指渤海。
(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演变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它描写了春天的到来。 春天到来,气温回升,
万物复苏, 春莺和燕子等动物开始出来活动。 这些迹象告诉我们季节已经演变到
春季。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宋 ?辛弃疾《西江月》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它描写了天气的变化: 刚才天空还是月明星
稀,天外还有七八个星,但到了山前却下起了雨。
(三)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
1、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
思》
此曲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曲中的“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
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揭示了泰山地势高。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内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反映的是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
酌》
此诗出自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此诗描述的是满月。满月为农历
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 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
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像个玉盘。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
此词出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描写的是下蛾眉月(残月)。下蛾眉
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 45°,日出前出现于东
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 2-3 小时内可见,形状像“ C”字形。由“晓风残月”知,
早晨看到残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李白《蜀
道难》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 它说明了蜀道崎岖, 自古闭塞的四川
盆地地貌。
(四)古诗词中的地理分布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它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
气。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由准静止锋形成。
2、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
此组诗分别出自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及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 它们
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二、与地理理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