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物脂肪纤维知识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分 类 淀粉 —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约水解 40% —胃中盐酸水解少量 —小肠中:胰淀粉酶约水解 50%,肠淀粉酶水解少量 麦芽糖 乳糖 蔗糖 —小肠中的麦芽糖酶 —小肠中乳糖酶 —小肠中蔗糖酶 ? ? 葡萄糖 半乳糖 果糖 (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糖异生 由非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非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酸、丙酮酸、甘油、丙酸盐及糖氨基酸。糖异生的主要场所是肝脏。 生理意义 保持饥饿时血糖的相对稳定 促进肌乳酸的充分利用 有利于肾脏排H+保Na+ 储存和提供能量 构成机体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 碳水化合物对机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 保肝、解毒 (三)碳水化物的生理功能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简称血糖指数,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葡萄糖)耐量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四)血糖生成指数 GI是用以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GI高的食物或膳食,表示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血糖浓度波动大;反之则表示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血糖浓度波动小。 无论对健康人还是糖尿病病人来说,保持一个稳定的血糖浓度、没有大的波动才是理想状态,而达到这个状态就是合理地利用低GI食物。而高GI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释放。食物GI可作为糖尿病患者选择多类食物的参考依据,也可广泛用于高血压病人和肥胖者的膳食管理、居民营养教育,甚至扩展到运动员的膳食管理、食欲研究等。 常 见 糖 类 G1 脂类(lipids)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营养学上重要的脂类主要有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磷脂(phospholipids)和固醇类(sterods)物质。 脂类不仅是人体必需的三大产能营养素之一,也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 (一)分 类 脂肪(甘油三酯) :也称为中性脂肪,由三个脂肪酸分子与一个甘油分子酯化合而成。膳食中甘油三酯来源于动物和植物脂肪,如猪油、牛油、菜油、豆油、麻油。占食物脂类95%。 类脂 固醇类---胆固醇、植物固醇 (占食物脂类5%) 磷脂 磷酸甘油脂--卵磷脂、脑磷脂 神经鞘脂--神经鞘磷脂 甘油 脂肪酸 甘油三酯 胆碱 卵磷脂 胆固醇 白三烯 A4 前列腺素 E2 乙醇胺 丝氨酸 脂肪分布在皮下、腹腔和肌肉纤维之间等脂肪组织及心、肾等内脏周围包膜中,称“储存脂”。当机体需要时可动用其而释放能量,并随膳食、能量消耗情况而变化较大,因此又称为“可变脂”。 类脂是组成细胞质膜、核膜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也是机体各器官组织,尤其是大脑神经组织,称“基本脂”,其含量一般不随机体营养状况变动,因此又称为“固定脂”。 (二)脂类生理功能 储存和提供能量 一般合理膳食的总能量有20%~30%由脂肪提供。 支持和保护内脏、维持体温恒定 机体组织和细胞的构成成分 提供机体必需脂肪酸 使机体更有效的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节约蛋白质 内分泌作用 如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物、血管紧张素原、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8等。 营养学方面的作用 延长胃排空时间,增加饱腹感…刺激产生肠抑胃素 增加食品风味、感观性状 提供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三)脂类消化吸收 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在胃里几乎不能被消化。 脂肪进入小肠后,在胰脂酶(胰腺分泌的消化脂肪的酶)与胆汁的作用下,将甘油三酯先分解成甘油二酯及一分子游离脂肪酸。脂肪必需先分解为脂肪酸及甘油三酯才能被小肠吸收。 脂肪酸命名 (四)脂肪酸 脂肪酸的化学式为R-COOH,其中R为碳原子所组成的烷基链。 CH3—CH2 — CH2— CH2—CH2—CH2—CH2—CH2—CH2—COOH 10 9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基 羧基 △编号系统 n或ω编号系统 脂肪酸分类 按碳链长短分:长(≥14)、中( 8 ~12)、短 (≤6)链脂肪酸 按饱和程度分:饱和、单不饱和、

文档评论(0)

158****27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