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法律通论第二章·民法导论》 主讲:樊俊飞我的电话:028邮箱:fanjf.hmk@课程邮箱:faxuetonglun.fanjfmailto:faxuetonglun2007@163.com@密 码:02887092890 某甲,系某高校教师,因妻遇车祸死亡,忧郁成疾住院治疗。其独子乙,17岁,擅自将祖传花瓶卖与20岁的丙,并完成交付。丙明知该花瓶非乙所有。甲听说此事,怒极,心脏病突发身亡,乙悲痛不已。乙舅丁为公安机关干警,欲以执行公务之名强行收回花瓶。半年后,乙成年,因悔自己无知出卖花瓶气死父亲,遂诉请丙返还,问乙能否得偿所愿? 第一讲 民法的概念 人作为一个个体具有两重性,一层是生物的人,在这个层次,人和动物没有区别;另一层次,人具有社会属性,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而存在。一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相处,人的社会性就立刻会表现出来。 5、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体系。包括形式民法——《民法典》和实质民法。6、形式民法——《民法典》 形式的民法,指成文的民法法典。民法典是按照一定的科学体例,系统地把涉及民事关系的各项规范和基本制度有机编纂在一起的立法文件。 7、实质民法 西方传统民法学理均以直接涉及个人福利作为民法的实质含义:一切涉及私人利益的法都是民法。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条规定:“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 我国目前没有《民法典》,但是有一部作为民法基本法的《民法通则》,以及大量的民事法律和法规。因此,我国不存在形式意义的民法,但存在实质上的民法。合同法1999继承法1985民法通则婚姻法2001担保法199519862007物权法2009侵权责任法人身权法第二讲 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什么是法律调整以及如何确定法律调整的对象? 所谓法律调整,又称为法律规制,是指法律将现实社会生活关系的内容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 确定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为法律调整对象的标准有两个: 其一、必要性。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一部分社会关系对于维持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非常重要,法律就可能将之作为调整对象,反之,相对不重要的,就不作为调整对象。 其二、可能性。有的社会关系虽然非常重要,但法律不可能调整,法律也不将它作为调整对象。对于民法而言,任何权利义务关系,都要有可能最终由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从可能性与必要性两方面考虑,将部份社会关系的内容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就是法律调整,这部分社会关系就是法律调整的对象。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民法的平等性表现在: 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 2、当事人意志自治,行动自主。 3、当事人适用法律规则的平等。 4、当事人权利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 (二)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思考:人,何以为人?1、民法上的人格关系 人作为自然的存在和法律社会中的主体的应当具备两大要素: A.物质要素:生命、健康、身体、行动等; B.精神要素:姓名、肖像、荣誉、名誉、隐私等。 (1)法律上的人与人格 《现代汉语词典》:人格: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法律上的人正是通过支配自己的上述要素实现自己的人格,体现作为法律主体的“人”。 (2)人格关系 作为主体的人在支配自身物质以及精神要素过程中形成与其他人之间的人格关系。(人格权之拓展) 此种支配权形成:2、民法上的身份关系 (1) 与身份有关的社会关系 人是家庭的基本要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在婚姻家庭关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多重的角色,具有多重身份,并与其他人形成不同的身份关系(父母、配偶、子女、亲戚)。 法律上的“身份”指:人基于先天的血缘与后天的活动,在人类社会组织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2)民法上的身份关系 叔父 父 母 舅舅 兄 甲 配偶 子女3、人法(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例:有甲、乙二人,经相互协商,同意甲以20万元购买乙拥有的二手房一套。不久,丙公司在靠近乙的房屋处违规施工,造成乙的房屋出现裂缝。 问: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几种由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1、财产关系模型(1)甲、乙对自己所拥有的财产的支配而形成的社会关系;(2)甲、乙二人之间的交换关系; (3)乙与加害人丙之间的损害赔偿关系。 甲 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