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课件1.pptVIP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王若虚改句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 《史记》原句 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 第二个例子说明:文字增减,意味不同 “推敲”的故事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敲 推 请找出文中作者对“推敲”的解释。 “推”字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上的,于是自掩自推,表明寺里只有他一人,独来独往,自在无碍,场合冷寂。“推”字容易令人想起月下归僧推开厚重的门,门的“吱嘎”声,更显夜的寂静。“敲”字表明寺门是关上的,不是虚掩,月下归僧自然是敲门,也说明了夜深了,万籁俱静之际,一声轻微叩门声惊动了归宿的鸟,静中有动,景中有声,诗味蕴藉。两字各有各的意境。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第三个例子说明:对文字的推敲,实际是对思想感情的“推敲”。 《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补充注释:小龙团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给皇帝的茶。一两茶相当于0.1两黄金。苏轼在任常州刺史时得到朋友赠送的小龙团,异常兴奋,来到无锡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龙团是茶团,北宋蔡襄创制的一种名茶,形状似饼,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第四个例子说明: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美人:“柳腰桃面” 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离别:“柳岸灞桥” 印书:“付梓”“杀青”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套板反应”。 “套板反应”在写作中,一写就先想到一些陈词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作者怎样看待“套板反应”? 朱先生非常反对这种做法,他说:“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死敌”“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所以,要避免套板,推陈出新。 第五个例子说明:套语滥调,全无新奇。 五个例子之间的关系 1-3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4-5例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说明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在顾及文字的联想意义时,“唯陈言之务去”。 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A.必须“唯陈言之务去”,力求创新。 B.推敲文字,骨子里是推敲思想感情。 C.文学是艰苦的事。 D.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 不肯放松的谨严。 √ 谈谈学习本文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 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修养问题的重视。 让我们明白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而自觉养成一种对待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 让我们明白语言文字的套板效应是要不得的。 写法启示: 让我们明白:学问靠积累,平时在阅读、生活中要做有心人。 让我们明白:写议论文既要举例子又要讲道理,而且例子要典型、充足,解说要到位。 学习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深刻领会了“咬文嚼字”的道理,明白了在以后的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做阅读、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业 阅读一篇经典文章,体会其语言文字特点,理解文章体现出来的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 *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古代文人的很多诗歌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这在诗词上叫“练字”,而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却把它叫做——“咬文嚼字”。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跟着朱光潜先生一起去体会“咬文嚼字”的妙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体会咬文嚼字的实例,理解其中的道理。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藏灵阁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4135152000030
认证主体深圳市南山区美旭的衣橱服饰店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40300MA5GRW267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