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知识点新..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病学》知识点 绪 论 一、温病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二、温病学的性质、学科地位。 三、温病学的发展概况。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及特点。 1.萌芽阶段: (战国——晋唐时期) (1 )此期特点:温病学无专门著作,有关温病的因证脉治记载散在于医学著作中。 (2 )此期对温病有一定认识,理论朴素,概念上把温病隶属于伤寒。 2.成长阶段: ( 宋——金元时期 ) (1 )此期特点: 理法方药有重大发展,逐渐从伤寒体系中摆脱出来,为温病学自成体系奠定基础。 (2 )主要医家及其成就 宋·韩祇和、庞安时、朱肱:提出灵活运用经方。 金·刘河间:首先提出治疗热病初起以寒凉清热为主,为“寒凉派”之鼻祖,开创了清热解毒先河。 元·王安道:首先明确区别伤寒与温病,使温病从伤寒体系中分离出来。 3.形成阶段: (明清时期) (1 )此期特点:对温病的认识更加深化,创造性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温病辨证论治体系,形成独立学科。 (2 )主要医家及其成就 吴又可——《温疫论》 :第一部温病学专著。首创“疫气”说,提出邪伏膜原理论,创立疏利透达之法。 叶天士——《温热论》 :温病学理论奠基之作,阐明温病发生发展机理,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纲领,温病学体系基本形成的标志。提出温病病 因是“温邪” 。丰富和发展了温病学的诊断内容。 薛生白——《湿热病篇》 :第一部湿热病专著。为温病分为温热、湿热两大类做出了贡献。 吴鞠通——《温病条辨》 :理法方药俱备温病专著。倡导温病三焦辨证纲领,规范了四时温病证治。 王孟英——《温热经纬》 :系统总结温病学体系。以《内经》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有关热病的论述为经,以叶天士、薛生白、陈(平 伯)、等温病学家的论述为纬,参以经验,著成《温热经纬》 ,“集温病学说之大成”之著。 其他:陈平伯《外感温病篇》为第一部风温专著。 余师愚《疫疹一得》 雷少逸《时病论》 柳宝怡《温热逢源》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3 )温病学说形成的标志。 温病病因学说新概念的建立。 创立了温病辨证论治新体系。 丰富和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 确立了温病的治疗原则。 4 .近现代研究与发展 (1 )低谷时期: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前) 主要医家有:张锡纯、吴锡璜、丁甘仁、何廉臣等 (2 )提高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温病理论在防治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取得的成就。 有关温病理论的文献研究。 温病理论的实验研究。 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 一、温病概念。内涵及其外延 热象偏重的含义。 化燥伤阴的机理。 二、温病有四个特点 1.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温邪的含义。 2.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温病与传染病的关系。 3.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体在温邪的作用下导致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的规律。 1 4 .临床表现特殊性。温病的必见证和险恶证候。 三、温病学与《伤寒论》的区别与联系。 1.伤寒与温病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温病和伤寒两种学说学术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2.风温与伤寒初起证治鉴别。 四、温病的范围 温病范围的界定。 现代医学疾病范围。 五、四时主要温病命名的主要依据。主要温病病种。 六、温病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的依据。 1.按临床病证或病因性质分类。 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包括的病名。 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的区别意义。 2.按发病初起的见证分类。 新感类温病和伏邪类温病包括的病名。 六、温病与温疫的关系与区别。 七、温病与温毒的关系与区别。 温毒含义:病名;病因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四时温邪的含义范围。温邪的种类及病原学意义。 二、温邪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