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汝窑瓷器釉面显微观察
宋代汝窑瓷器釉面显微观察
宋代汝窑瓷器釉面显微观察
宋代汝窑瓷器釉面的显微观察
玛瑙入釉 ——汝窑神秘而独特的天青釉, 在宋代文献中, 记载它含有丰富的玛瑙粉末。以今天科学的角度解读,玛瑙是石英的一种,由二氧化
矽沉积而成。在釉中参加玛瑙粉末对瓷器的釉色、质感、开片并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但是,汝窑产地盛产玛瑙,北宋也曾屡次前往开采,加上汝窑外表闪烁著假设隐假设现的淡粉色光泽,无不让人以为这正是「玛瑙入釉」的现象。
满釉支烧 ——为追求瓷器完美无瑕的质感, 多数汝窑以满釉支烧法烧造,制作时仅在底部以支钉隔开瓷胎和匣钵,以让瓷器於烧造过程不致变形,也让釉尽可能覆盖住整件作品,到达满釉的效果。烧制完成的汝窑,底部存留的支钉细小假设芝麻。传世盘、瓶、碗类的汝窑和稍大的洗,底部存在五个支钉痕,而小尺寸的洗和碟用三个支钉,水仙盆用五个或六个支钉。
时代不同,工艺烧造的过程及使用原料的成分也就不同,各种窑烧瓷器的釉层必然存在不同的面貌, 因此瓷器的鉴定除了根据器型
款式、轻重、色泽来识别,以及运用科学仪器做成分分析之外,器物外表的显微观察是方便又直接的方法,因为釉面上呈现的各类现象如气泡、开片、刻痕等,亦可作为研究瓷器工艺技术及鉴定的入门。
除窑址出土的破片之外, 传世汝窑的显微照相不多, 因此国立
故宫博物院科技室规划拍摄本院典藏的汝窑瓷器的釉面影像, 以提供作为鉴定研究的参考。
拍摄所使用的仪器是 MS-L150型携带式显微镜, 以 150 倍数进行釉外表观察,为了贴触器表进行细部观测, 特别商请厂商研磨制造一只可调整焦距的透明压克立接触头,以防止直接接触器面, 可能引起的损伤,同时也搭配使用影响捕捉及分析系统, 使影像即时呈现於电脑萤幕上,方便观察。同时,也能进行显微照片的同步的同步拍摄与存档。
摄影的方式是先做全器的显微观察,再进一步择点进行拍摄, 选拍的部位集中於器皿内外侧右面的气泡、后釉、断面、缩釉、冰裂纹、底面刻
字及支钉痕等处, 并以相关破片进行比拟观察,以下即是初步观察的心得。
一、釉面气泡的观察
由显微镜头观察院藏汝窑釉层的气泡分布, 初步归纳出几项特征,汝窑釉的流动十清楚显 〔图 1〕,形状如同流动的棉絮与豆花一般,分布在其中的气泡随处可见, 而且气泡的大小差异较大,大者可为小者的数倍至十数倍。大致上气泡的分布较自然,分散於釉层中,但有层次
感,呈现出活泼生动的韵动感。气泡外层具较厚的乳白状圈痕。在釉面的观察中,气泡、流纹〔釉流动形成的纹路〕与裂纹,三者是观察的重
点,同时也发现三者也有时间先后、 空间深浅的复杂关系 〔图 2、3、4〕,通常内外器壁上观察到的流纹比器底面来得明显、 而缩釉及气泡周遭的流纹也较为剧烈。 其次,假设以宝丰县清凉寺出土的破片做观察 〔图 5、6〕,亦得到相似的釉面气泡与流纹的分布状况。 同时透过对汝窑胎釉的研究报告,得知釉料中的石英质颗粒、气泡及乳白云雾状物质〔指液相别离
的釉质〕是造成汝窑乳浊感的原因。此现象透过显微镜的观察,发现气泡孔由胎或釉层本身形成〔图 7〕,而继续在釉层中逐渐长大,气泡形成时,气体将釉质推向外,形成了我们观察所得到的气泡壁较厚白的现象。此时气泡周围的乳白云雾状物质绕过气泡继续流动,而气泡反面未
接触流动的周遭是低密度云雾状物质的釉质形成长条带状〔图 8、9〕,图中以红箭头标出高密度乳白云雾状物质 〔液相别离的釉质〕 的流动方向。有时气泡离开气孔, 随釉层流动,那么可看到气孔已不在气泡的中央。大型气泡有时可发现多个气孔,也有可能是数个出气的来源集合后,有
足够的气源让气泡撑大的缘故。 残片断面照显示 〔图 10〕,气泡长大的过程中,经常留下同心圆的痕迹。气孔中心点是釉质密度最低之处,几
乎为气体所占满,所以也是最容易破裂的地方。
二、开片与流纹的观察
瓷器烧造过程中,假设温度出现改变,由高温降为低温,此时由
於釉层与胎层的收缩度不同,正是产生开片的主要原因。院藏一件「北
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图 11〕是传世唯一一件不带开片的汝窑瓷器, 藉
此时机,我们对其进行显微观察,并记录釉面的特征加以拍摄。至於另
一件形制相同却多处带开片的水仙盆 〔图 12〕,经过显微观察后发现全
器多处可见开片。通常开片发生的部位,气泡常易破裂,裂纹因污渍的
渗透呈现暗褐色〔图 13〕。釉面上的冰裂开片〔图 14〕,每一道冰裂
纹造成的区块在光学显微镜下竟然呈现出不同亮光。
观察气泡的过程,也许可以推测出汝窑烧造时釉面上的大气泡破裂后,周围的釉质会流入填补,但由於熔融时间缺乏,无法完全填平,便留下
釉质旋动的痕迹 〔图 15、16〕,图十五釉面上左右下侧各有两个较大的
气泡,右侧已破裂。如果熔融时间足够, 周围的釉质随流入填补 〔图 17〕,
但仍可见釉质盘旋的痕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