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逢衡吕调阳山海经文献研究的创新与影响(历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陈逢衡吕调阳山海经文献研究的创新与影响(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逢衡吕调阳山海经文献研究的创新与影响(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6UBL,doc格式,正文6054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2 关键字:陈逢衡;吕调阳;《山海经汇说》;《五藏山经传 2 一、陈逢衡、吕调阳生平及著述 2 二、《山海经汇说》与《五藏山经传》的体例与特点 3 (一)陈逢衡《山海经汇说》的体例与特点 3 (二)吕调阳《五藏山经传》的体例与特点 4 三、陈逢衡、吕调阳《山海经》文献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4 四、陈逢衡、吕调阳《山海经》文献研究中的经世因素 6 (一)陈逢衡的鸦片战争组诗与其《山海经汇说》的互证关系 6 (二)吕调阳的疆域版图拓展与道咸边疆史地学潮的互证关系 7 五、陈逢衡、吕调阳《山海经》文献研究的影响 8 参考文献: 9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10 论文致谢(模板) 11 正文 陈逢衡吕调阳山海经文献研究的创新与影响(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摘要:陈逢衡、吕调阳是咸同时期《山海经》文献研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山海经》研究在呼应咸同经世致用思想学术风尚的同时,其承上启下的过渡意义有着更为复杂多元的思想文化内涵,体现了传统学术文化现代性转换的具体历程 关键字:陈逢衡;吕调阳;《山海经汇说》;《五藏山经传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135-03 一、陈逢衡、吕调阳生平及著述 陈逢衡(1778-1855),字穆堂,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诸生。博览经史,长于考据,先后有《竹书纪年》(1813)、《逸周书补注》(1813)、《穆天子传补正》(1843)、《山海经汇说》(1845)行世。陈氏读书尚异好奇,“惟取世人厌弃不阅之书,寝食其中……能为今人所不及,古人所已为而未竟其为者,戛戛独造,力避恒径”[1],其著书立说,意在嗤点前贤时流,自成一家之言。《山海经汇说》为陈氏荟萃三十年上古典籍研读心得所成之书,“自谓惬心,虽未及《论衡》之渊博,然于古书之若灭若没者,一朝阐明而表著之,不亦快然乎”!① 吕调阳(1832-1892),字晴笠,彭州(四川彭州)人,举人。吕氏绝意仕进,以著书讲学为乐,其经史注疏汇辑刊刻成《观象庐丛书》(1888),其中《群经释地》、《舆地今古图考》与《古史释地》等书皆为关于古今史地演变考证的著述。 在晚清经世致用学术思潮影响下,陈逢衡与吕调阳的《山海经》注疏研究各有分工。陈氏致力于对《山海经》恢诡怪诞的辩诬,吕氏系统地拓展《山海经》古今演变的版图疆域。在体例与特点上,二者继承乾嘉考据学风又呼应晚清经世思潮,呈现出求新求变的独特风貌。 二、《山海经汇说》与《五藏山经传》的体例与特点 (一)陈逢衡《山海经汇说》的体例与特点 陈逢衡《山海经汇说》的核心方法,在于细读文本,摈弃陈旧迂阔的笺疏而增之以经世致用的时代新风,特点如下。 1.笺注以专题为中心,学术研究的逻辑性、体系性大大增强。四卷《山海经汇说》,卷一讨论作者及医药草木;卷二解释神话传说;卷三、卷四总结各地风土人文。如此排布,论据论证清楚详明,便于陈氏“旁征博引,曲致其详,以佐成其义”。①如“《山海经》多述《神农经》中语”条,他详细汇辑列举经文中出现的涉药草木情况,并加以按语,“本经详载形状臭味与所治之病,疑皆依据《神农本草》而言。古书泯灭,特为截录于此,略见一斑”。② 2.以经辟注,不盲从前贤时流。陈氏认为《山海经》的恢诡怪诞皆为郭璞注和后人误读所致,唯有直读经文,多方质证,方可窥见其真实可信的本来面目。他说“是书之弃置不道,一误于郭氏景纯(郭璞)注……再误于后之阅者”,③又说“郭氏添设,节外生枝,遂成奇怪。后人目《山海经》为伪书,而不知《山海经》本不如是”。④《山海经汇说》中,处处可见其对前贤时流、笺疏名家的批评质证。如《西王母》条针对胡应麟对“虎齿豹尾”的怀疑,陈氏征引《纬书》、《白虎通义》等典籍,论证“虎齿”只是“极言其大耳,非有异焉”,“豹尾”则是西王母“取豹尾以为饰,而非真有尾如豹”。⑤ (二)吕调阳《五藏山经传》的体例与特点 吕调阳《五藏山经传》的核心方法,则在拓展古今地理疆域的范畴,特点如下: 1.以地理考证为主,传承了《山海经》“非全经注本”的体例。吕氏视《山海经》为上古地理之书,分《五藏山经》、《海内经附传》的两类加以笺疏。《五藏山经》录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以及中山经;《海内经附传》录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与海内东经,又另立海内东经的“岷三江”为海内水经。原书中海外四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