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外力(静、冲击、交变)作用时所反映出来的性能。 力学性能指标,是选择、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依据。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度和疲劳强度等。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五十六分。 一、强度和塑性(静) 塑性:金属在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强度: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σS) 、抗拉强度(σb ) 塑性指标有:伸长率δ 、断面收缩率Ψ 强度和塑性通过拉伸试验方法测得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五十六分。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五十六分。 19 动画4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图 拉伸试验-应力应变图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五十六分。 拉伸曲线图(F~ΔL曲线图)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五十六分。 式中:Fs —试样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所受的最小载荷 Fb —指试样被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外力 A0 —试样的原始截面积(mm2) (1)屈服强度: (2)抗拉强度: 单位:MPa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五十六分。 金属材料的塑性通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来表示 (1)伸长率δ δ= (L1-L0)/L0 ×100% 式中: L0—试样原标距的长度(mm) L1—试样拉断后的标距长度(mm) (2)断面收缩率Ψ Ψ = (A0-A1)/A0 ×100% 式中: A0—试样的原始截面积(mm2) A1—试样断面处的最小截面积(mm2) 良好的塑性是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加工的必要条件。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五十六分。 二、硬度 金属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叫硬度。 金属材料的硬度可用专门仪器来测试,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机、洛氏硬度机等。 常用硬度指标: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五十六分。 绪论 为什么要学习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 工程材料(钢铁)生产过程及机器制造过程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五十六分。 为什么要学习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 材料是现代文明三大支柱(材料、能源和信息)之一,是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产活动的基本投入。材料的利用标志着人类生活的进展,历史上有“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当前,材料总数有50万余种之多,而且新材料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 材料的质量、品种和数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经济水平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五十六分。 以汽车工业为例:一辆轿车,需用800多种材料,下面动画是轿车车身部分所采用的材料。 动画 轿车车身部分的材料 2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五十六分。 人类早在6000年以前就掌握了金属冶炼。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便掌握了炼铜技术。我国青铜冶炼始于公元前2000年(夏代早期)。古埃及在5000年以前,就用含镍7.5%的陨石铁做成铁球。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量使用铁器。 铸铁的发展经历了5000年的漫长岁月,只是到了蒸汽机的发明以后,由于在铁轨、铸铁管制造中的大量应用,才走上工业生产的道路。15世纪到18世纪,从高炉炼钢到电弧炉炼钢,奠定了近代钢铁工业的基础。 金属材料的发展 4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五十六分。 19世纪后半叶,欧洲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大步发展,扩大了钢铁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 从1949年到2010年,全世界的钢产量由1.58亿吨增加到14.12亿吨。而我国(不包括台湾省)2010年钢产量达到6.267亿吨,居全球钢产量首位。 在钢铁材料发展的同时,有色金属也得到发展。人类自1866年发明电解铝生产工艺以来,铝已成为用量仅次于钢铁的金属。1910年纯钛的制取,满足了航空工业发展的需求。 钢铁材料的发展 5 2010年,亚洲地区生产7.95亿吨,占世界钢总量65 %;中国钢产量占世界总量45% ,占亚洲总量7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招标考察作业标准及流程.docx VIP
- 专题15 议论文阅读(原卷版)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docx VIP
- (完整版)三基三严考试题题库(附含答案).docx
- 专题12.28 添加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的十四种方法(题型梳理与方法分类讲解)(人教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人教版).docx VIP
- 2024创新十年未来十年-致敬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奋斗者们.pdf VIP
-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将军饮马模型-将军饮马的数学模型.pdf VIP
-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docx VIP
- 关于成立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docx VIP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高频词汇(共 688个 ).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