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年下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一、注意事项
一、本科目满分150分,时限120分钟。
二、请在本科目答题卡的指定位置按要求填写(涂)姓名和准考证号。
三、请用黑色墨水笔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 作答无效。在题本上作答无效。
四、所有题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五、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答题,将题本、答题 卡和草稿纸整理好放在桌面上,待监考人员清点无误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一)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及其影响
等离子体是由分离的离子和电子组成的一种物质。它广泛存在于字宙 中,常被视为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具有很高的电导率,与电磁场 存在极强的耦合作用。
太阳风是从太阳上层大气喷射出的超高速等离子体流,它携带能量巨 大带电粒子流,不断撞击着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所有行星的大气 层。而地球等行星具有的全球性磁场可以有效地阻挡和偏转大多数太 阳风的带电粒子,防止它们与地球等行星大气层进一步发生直接相互 作用0然而,地球磁力线在两极地区高度汇聚并几近垂直向太空开放, 太阳风携带的高能粒子能直接“撞”进两极的大气层,形成极光。
较之地球其他地区,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的运动和演化过程极为复 杂,并伴随着众多不均匀体结构的形成,其中等离子体云块最为常见。
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的形成和演化常常引起极端空间天气环境, 给人类的通信、导航、电力设施和航天系统等造成很大的危害。形成 和演化中的等离子体云块与背景等离子体间的密度梯度会对通信和 导航信号产生很大的干扰。例如,会使得人类的超视距无线通信和卫 星一地面间的通信中断,直接影响近地飞行器(飞机、宇宙飞船等) 和低轨卫星等的正常运行及其与地面的通信,甚至威胁航天员的生命 安全。因此,相关研究是国际空间天气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二)
地球大气中的某些成分会因太阳光的照射而被电离,在向阳侧形成密 度较高的电离层等离子体O这些等离子体受到地球自转和电离层对流 的影响后,部分被“甩”成一个“舌状”的窄带,即舌状电离区。研究表 明,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可能源自舌状电离区。
目前,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的形成机制被归纳为以下三种:
1.地球磁力线分为向阳侧磁力线和背阳侧磁力线两部分,而南北半球 的这两部分磁力线之间都存在一个漏斗型的区域,被称为极隙区,该 区域内磁场几乎为零。来自太阳风的等离子体能通过极隙区直接侵入 地球极区大气层中,即:极隙区的对流模式受行星际磁场调制,导致 不同密度的等离子体先后进入极隙区而形成等离子体云块。
2.由新开放磁通管中增强的等离子体复合,引起爆发式对流通道中的 等离子体耗散而形成等离子体云块。
3.两条反向磁力线无限接近时分别断开并“重新联接”的物理过程称为 磁重联,该过程中伴随着物质间能量的转化和运输。日侧磁重联便是 太阳风能量、动量和质量向地球磁层输运的主要途径之一。脉冲式日 侧磁重联的发生,使得开闭磁力线边界向赤道方向的高密度光致电离 区域侵蚀,随后携带高密度等离子体沿极区电离层对流线向极盖区运 动而形成等离子体云块。
近年来,欧美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上述三种机制相互关联,彼此依 存。然而,由于极区自然环境恶劣和观测的局限性,无法获得极区电 离层等离子体云块形成演化的完整、清晰的动态物理图像。究竟哪种 机制占主导作用仍不清楚,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三)
要研究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必须在极地电离 层进行大范围的连续观测。目前,国际上符合此项要求的观测设备只 有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SuperDARN)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地面接 收机网。
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由分布在南北半球的31部高频相干散射雷达组 成,其中北半球22部,南半球9部。在正常工作模式下,每部超级 双子极光雷达在16个波束方向上连续扫描,覆盖约52。方位角的扇 形区域,该区域离雷达最远距离约3000公里,每部雷达通过探测电 离层中不均匀体的散射回波信号并加以分析,能得到电离层不均匀体 的回波强度、视线速度等。若两部雷达同时从不同的方向对同一个小 区域进行探测的话,便可根据该区域上空雷达的两个视线速度向量获 取该区域上空的速度合向量,该合向量反映的就是该区域等离子体的 对流速度。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几乎覆盖了南北极整个极区,且对大 部分区域实现了两部以上雷达的同时探测,因此可提供极区全域对流 数据,即可提供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全域对流情况。
而全球导航卫星的广泛应用为探测和研究电离层带来了革命性的变 化。众多导航卫星组成GPS.GPS地面接收机可通过接收GPS信号, 利用GPS信号折射效应来推导出电离层的电子总含量,GPS地面接 收机也密集覆盖北半球整个极区,可获取电离层全域等离子体的密度 分布。
利用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