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专题复习.docVIP

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专题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9 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专题复习 考点一 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 1.公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在判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时,无论其公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均为自西向东。当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时,地球的地轴上端指向北;反之上端指向南,下端指向北。 (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对黄赤交角内涵的深度挖掘 1、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如图: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1)图1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2)图2太阳直射赤道(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全球昼夜平分。 (3)图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4)图1—图2—图3,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由最短变为最长,黑夜逐渐变短,由最长变为最短;南半球相反。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 ①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③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⑤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如图。 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读下图,回忆以下知识。 (1)由图可知,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此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5)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空间变化规律 (1)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图形描述 (3)特别说明 ①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②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季节变化规律 (2)图形描述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到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2)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

文档评论(0)

shlyc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