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青少年戒烟影响因素及方法探究进展.pdf

青少年戒烟影响因素及方法探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少年戒烟影响因素及方法探究进展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65-03 【关键词】戒烟;健康教育;方法;青少年 我国青少年中约有500 万人吸烟,青少年吸烟者的剧增和 吸烟低龄化趋势是近年国内吸烟现象的显著特征[1]。中国 21 世纪控烟策略研讨会推测,如果烟草不能得到很好控制, 今天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将有2 亿5 千万会因使用烟草而提前 死亡。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栋梁,也是国家将来的劳动力 资源,其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兴旺。因此,阻止青少年吸烟, 促进和帮助吸烟者戒烟是控烟工作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多种 原因,青少年的戒烟率很难超过 10%。本文对青少年戒烟的 影响因素和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青少年控烟工作提 供参考。 1 戒烟的定义 WHO 《关于吸烟行为调查的基本原则》将尝试戒烟者定义 为在过去 12 个月中尝试过戒烟的规律吸烟者,其中现在仍 吸烟的尝试戒烟者称为戒烟失败者,现在不吸烟的尝试戒烟 者称为戒烟成功者[2]。 2 青少年戒烟的影响因素 1 2.1 健康缘故 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戒烟有益于疾病恢复, 是青少年尝试戒烟的主要动机[3-4]。在238 名广州市初中 吸烟男生中,有 68.9%是由于健康原因而尝试戒烟的[5]。 有研究显示,在学生充分了解吸烟导致的健康危害后,想戒 烟的人数由原本的 59%增加到 95%。可见青少年对于自身健 康的关注可以影响其对于吸烟的态度,从而促进其戒烟[6]。 2.2 积极情绪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不适应,是导致 发生前途无望、紧张不安等心理不良因素的主要原因。学习 成绩差、心理状况不良以及对吸烟的不良认识的协同作用, 易出现寻求吸烟来缓解压力的倾向[7]。 这种追求缓解压 力方法的存在增加了戒烟的难度。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高中 生和大学生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当 情绪好转时吸烟的渴望便随之减弱,而尝试戒烟的可能性就 会增加。 2.3 家庭成员反对吸烟 家庭环境是戒烟者活动时间最长 的地方, 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家属的鼓励会让青少年更有 信心, 有助于其克服烟瘾。调查显示,有15.7%的吸烟者是 在家属的劝阻下戒烟成功, 所以家属的作用不容忽视,必须 全力以赴, 密切配合,尤其是父母的作用[8]。 2.4 他人劝阻 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 性,且由于吸烟量少,生理成瘾性较弱,此时如果周围有人能 反复多次地劝其放弃吸烟,可望有效提高他们尝试戒烟的积 2 极性。对于好奇心驱使而吸烟的青少年在规劝之下更有可能 尝试戒烟[5]。有研究以班为单位开展女生劝说男生远离吸 烟活动,结果对青少年吸烟的保护率达38.91% [9]。 2.5 同伴积极影响 同伴吸烟是影响学生尝试戒烟的最显 著因子[10],中学生的烟来源于朋友和同伴占50%以上[11]。 与吸烟同伴关系越是密切,吸烟行为形成的可能性越大,而 戒烟就相对困难,原因可能与青少年交往过程中常以是否拥 有相同信念和行为作为判断伙伴的标准有关;反之,对青少 年戒烟具有积极影响。 2.6 吸烟的知识和教育 对青少年吸烟知识的教育主要依 靠学校、家长、社区等全社会的参与。社会教育工作应从强 化青少年的烟草危害教育抓起 , 扩大宣传面, 介绍戒烟技 巧。社会控烟宣传应从社会层面宣传吸烟的陋习不值得提倡, 教育人们改变传统社会抽烟的心理习惯 , 提倡远离烟草的 社会风尚。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在 进行学校预防吸烟教育干预前后学生的吸烟率存在差异 , 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更有明显的差异[12]。 2.7 烟龄长短 尼古丁成瘾者往往吸烟量大、烟龄长、开 始吸烟年龄较小 , 易出现戒断症状 ,复吸的可能性较大 ,尝 试戒烟多次未能完全戒除,从而认为戒烟较难[13]。初吸或 未成瘾者未能认识到尼古丁的成瘾性 ,认为自己在适当的时 候能够戒掉烟草 ,因此这些人倾向于戒烟容易 ,自行尝试戒 3 烟的可能性也不大。 3 戒烟的方法 3.1 戒烟方法的理论 3.1.1 Prochaska 的行为转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 6 个阶段才能改变吸烟行为:没有戒烟打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